經由一甲子的洗禮
台灣受到大量的文化破壞
本來的閩南語、客語大量被打壓,年輕人漸漸不會說
過去的建築總是被發生火災 (注意:是不只是日本時代建築,還包括滿清時期建築)
原住民的服裝和文化不被大量列入教材
儘管政府抱有大中國主義思想,但台灣人也慢慢對那些漢人節日和文化冷感
廟口文化本來是可以好好發揚光大的,無奈被貼上負面標籤,也被特定組織把持
現在的台灣,哈外國文化的很高,卻無法反省自己文化加以宣傳
就只是哈而已
最近幾年台灣電影有起色,只是辨識度還不夠
看到誠品墮落的新聞想到,法國極力保護獨立書店不被亞馬遜消滅
法國也很珍惜自己的電影產業
對於文化的愛惜,台灣人還不夠有警覺心
我想這是對國家的認同,那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但現在社會還不夠有這種氣圍
不知道版上有文化產業工作者能分享一下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