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纜車不是回家的路-我是台灣黑熊,我家不賣!」講座
日期:2014/7/11(五) 19:00 ~ 21:00
地點:好伴共同工作空間(台中市中區民族路35號)
主講人:郭彥仁/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研究助理
李璟泓/生態講師
講座內容:http://youtu.be/rDMWQ4iLYO4 001
http://youtu.be/60Amdwymy4g 002
講座簡述:
本篇主要是分享第一位講師的內容,
另一位講師還望有其他版友協助分享。
■自我介紹
一開始,主辦單位請與會人士自我介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先生談到:
「如果輕而易舉的就到那個地方,那麼這樣的體驗,是有殘缺的。」
內心os:
的確,少了跋涉的過程,看不見物種的變化,
無法透過心室與肺臟來感受山林的脈動,
那一躍而過的模糊面貌,真能稱為體驗嗎?
■苦難三兄弟
講師提到台灣目前的苦難三兄弟分別為:黑熊、石虎及水瀨。
希望未來有學弟妹能投入有關水瀨的研究。
■為什麼要救黑熊?
因為救黑熊,就等於救了牠的棲息地,
救了牠的棲息地就等於救了和牠一同在棲息地生存的各個物種。
這麼一來,就能維持正常的生態環境及食物鏈之運作。
目前世界上有八種熊,以台灣目前的環境來看,
預估可以承載6000~10000隻的台灣黑熊。
台灣黑熊至少需要2000隻才不會面臨滅絕,
但現在學者專家估計現存台灣黑熊約200~600隻。
主要原因不外於棲息地遭受破壞、非法狩獵等因素。
非法狩獵者設下多處陷井,造成很多黑熊斷掌或死亡。
內心os:
黑熊的活動空間很廣,雪纜開發後,
很容易影響到牠們的生存空間。
不能以人類的視角去看待野生動物,
並不是你劃好了區域,牠就會只待在那兒,
也不代表那塊區域就足夠符合牠的生存條件。
如講師所言,當甲地的植物欠收時,
牠自然會遷徙至乙地尋找食物。
■山羌小故事
如何辨認公山羌和母山羌?
在布農族的傳說中,因為有一對老夫婦半夜要出門,
但夜深看不清楚路,所以就拿石頭丟前方試看看,
剛好就丟中母山羌,因此母山羌額頭是一片黑斑點。
公山羌沒被丟中,所以是Y字型的斑點。
■獵人的留言
一位布農獵人曾說:
「如果山林裡沒有了熊,會覺得很孤單,彷彿森林沒人住一樣。」
■為什麼要站出來呼籲保育黑熊?
「報告做得再多,paper做得再好,黑熊要是死掉了,就沒意義了。」
內心os:
很喜歡這句話,不該讓黑熊成為教科書上的文字,
而是讓牠能和我們生存在同一塊土地上,一起活著。
■種子
「一棵種子不死的精神。」
所以黑熊玩偶(黑寶)的頭上有小綠葉,希望黑熊不會滅絕,
像種子一樣能發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