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inon0123 (cc)》之銘言:
: 當初為了總統大選
: 親民黨跟國民黨喊出國親合作
: 把一些立委議員送回國民黨
: 但是之後兩方破裂
: 親民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
: 那些受親民黨栽培的立委
: 像是雙面蕾不是應該回去嗎
: 結果都沒有
: 當初選舉補助款連戰一毛都沒給親民黨
: 親民黨現在處於破產狀態
: 羅淑雷當初也是親民黨提拔做不分區立委
: 結果還是利益取向
: 嘴巴嘴砲很大 投票時乖得很
: 我覺得親民黨的策略應該要調整
: 如果國民黨弱勢
: 那這些選票大部分就會流到親民黨
: 所以應該要想辦法合縱連橫
: 畢竟首要敵人是國民黨
1. 單一選區兩票制帶來的小黨殺傷力
過去從國民黨、民進黨分裂出的政黨,或是新籌組政黨都能維持一定時間的興盛,
跟選制有極大關係。SNTV選制我只要在一個縣市這樣大的範圍內掌握一定比例選票,
即可當選立委或是國代、省議員這種最高級別的民意代表。
現在這種選制則是讓小黨沒有生存空間,當公民版的大家在討論要讓KMT的人落選
為首要優先任務時,很多藍色選民的心理同樣也是以DPP的候選人落選為優先。
這種要投給會贏的人思緒影響下,KMT幾乎不可能弱勢。
親民黨沒錢還負債這大家都知道,現在勢力又小,如果跟KMT戰單一選區一定輸,
回去親民黨等於斷送自己國會前程,頂多進縣市議會。
2007年親民黨就是知道大勢已去,用很優渥的談判方式,讓KMT被迫讓出不分區安全名單,
以及優勢選區給親民黨回去的人。
這些人目前多半還是跟親民黨有一定程度的接觸,至於那些07年前跑了的多半無來往,
還有仇結很大的XD (孫某人) 更不可能回去。
2. 親民黨路線問題
親民黨現在路線很複雜,與其說是藍軍,但跟DPP反而合作更多。
國會裡多半是 在野 VS KMT 這種模式,像之前看到賴士葆上節目就曾抱怨,
現在的親民黨兩位立委大概90%的法案都跟DPP投相同方,如果遇上兩岸問題,
明明親民黨和國民黨應該一致,卻會出現兩位立委不投票這種情況。
當然這說法有些誇張,但查一下投票紀錄其實是相去不遠。
在地方議會裡,台北市DPP跟親民黨的3人質詢小組還互助合作爭委員會主導權,
DPP也會禮讓召集人給親民黨,像警政衛生委員會就讓給林國成當。
所以很多藍軍極度厭惡親民黨,討厭程度甚至超過對DPP的憎恨,
巴不得這黨完全消失。
親民黨的支持者已經不太能用傳統藍綠來劃分,更像是小批的橘軍,
當親民黨有候選人,就會聚集支持,無時則各歸支持方,會選DPP一方支持的還不少。
回KMT的人多半很吃以前那種以藍軍為主的選舉模式,跑回親民黨,
等於丟掉那些厭惡親民黨的藍軍選票,更不利。
只能說政治是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