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2288
台灣作為「問題」──從一篇(也算是友台)美國學者的廢文談起
賴怡忠Jul 30, 2014
關鍵字:中國美國民主化台獨台派對台政策一中化
日前John Cooper有篇在《台北時報》的文章,應部份美國對台思考的慣性。文中對太陽
花的描述,對台灣在美中關係的定位,與台灣經濟現狀的分析等,會發現這位學者與台灣
現實的重大距離。但是John Cooper已算是相對友善的學者,連他都會這樣,整體美國對
台政策可想而知。
(起碼)從季辛吉1971訪中後,台灣就被當作美中關係的問題來處理。六十年代末期國務
院思考兩中議題時所開展對台灣內部的分析,包括台灣人與外省人對台灣未來看法的差異
,台灣認同的趨勢等,也在季辛吉戰略轉向與排斥國務院參與下,被埋藏到電報檔案夾中
。台灣自此變成問題,台灣認同的發展不再被注意,相反的,如何避免台灣導致美中關係
複雜化成為關注重點。台灣本身成為要被處理的問題。這個趨勢在70年代末期伊朗人質危
機與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美蘇進入新冷戰,打中國牌聯中制俄成為新的戰略後,被進一步
強化。
此外,在美中建交後,台灣還發生美麗島、陳文成、江南等嚴重違反人權的案件,對美國
來說,台灣的外交與內政都是問題,其形象與今天的北韓相差無幾。當年的《台灣關係法
》實際上被國務院官員當成台灣被中國統一前的台美過渡性安排。當時美國對於放棄台灣
不存在道德虧欠感,畢竟台灣是個獨裁政權,而同時期鄧小平上台時有北京之春,倡導四
個現代化、以及平反文革等,兩岸形像差太多了。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upload/816c6e520ffe0d6d9cd8d637e2aba745.jpg
美麗島大審的關係人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之後台灣乘著雷根─柴契爾新自由主義列車經濟發展快速,也被世界銀行列為亞洲四小龍
。台灣是先被經濟學家作為否證依賴理論而成為研究興趣。90年代的民主化則讓台灣搭上
了第三波民主轉型研究熱潮。台灣內部變化使外界對台灣出現興趣,也讓台灣有了新的國
際定位,但對實質處理外交的美方官員與在退休後轉任智庫學者的大官們,台灣依然被認
為是美中關係令人不舒服的存在,未因其在經濟與民主的進展,而變成「不是問題」。
由於美國對台政策是在台灣處於獨裁戒嚴,兩蔣都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兩中與台獨
尚無發言權的情境下出現。之後民主化帶來高漲的台灣認同使政府不再強硬堅持台灣是中
國一部份,民主化使台灣趨向兩中甚至是一中一台,這些發展動搖了美國台海政策的管理
前提。
此外,過去當台灣處於威權時,一句「獨裁專制」就可否定台灣,但當台灣走向民主,而
其過程又導致台灣偏離一中的操作前提,美國因台灣民主化使其無法以獨裁為由拋棄台灣
,同時民主化也讓台灣對外作為出現多元化影響。過去搞定國民黨就可以搞定台灣的方式
不再有效,台灣對外作為變得較無法預測。這些都增加美國對台經營的複雜,也對其植基
於一中以維護美國戰略利益的政策造成嚴重衝擊。中國1989天安門大屠殺讓美國更陷困境
。當北京正在屠殺自己人民時台灣正邁向民主化,原先中國是進步改革,台灣是保守威權
的印象全面翻轉。對於這些參與一中政策的設計或被其思考訓練出來的徒子徒孫們,委實
是難題。
面對民主化對其一中政策的挑戰,這些人開始對台灣民主提條件,把挑戰一中政策的民主
汙名化為民粹,把維護一中政策的選舉當成民主典範,並企圖解構台灣民主的正當性。這
些人認為正是80年代美中良好關係鋪陳穩定台海環境,使蔣經國在無憂外患下進行政改,
帶來台灣民主化。而80年代美中關係能夠良好,就是美國與中國的一中默契未被台灣挑戰
,所以中國才不會過度反應而導致台海不穩。因此這些人主張只有不挑戰一中默契,才能
維持台灣民主發展所需的外在環境,反之,會挑戰一中的民主,就是個不顧周邊環境與美
中戰略考量的自私行為,因此是民粹。而不思考把台灣民主視為要接受的現實,從這個角
度建構美國亞太政策。
就是在這種本質上排斥民主的思考下,這些人主導的美國對台政策與台灣民間社會期待對
立。麻煩製造者這句話一開始是1999年包道格對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李登輝之描述。
1999─2000年我在華府時,這些人多次在研討公開擔心台灣民主持續發展會對美國亞太利
益的負面衝擊。其他國家走向民主是好事,但台灣民主化卻是個導致台海不穩的負面因素
。在1990年代末期政黨輪替前,這種論述在華府四處流竄。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upload/f7cdf5b585bcd556a35b664e24564c5c.jpg
(圖片來源:包道格)
如果台派要在2016重掌大位,對美政策的論述鬥爭現在就要展開。這是戰爭。前述華府的
一中政策界人士,就是要扶持願維持一中的民選領導者,對李登輝、民進黨、太陽花的敵
意源自於此,與溝通是否有效無關。
但這些人會一直佔據發言台嗎?美國「對台政策一中化」始自1971已歷四十三年。在1950
展開,在1991年結束的冷戰也不過41年。這個比冷戰時間還久的一中政策,是不可能永遠
存在。
此外,美國外交政策界的世代交替也即將展開。過去有在台學中文者紛紛退休,反是一批
在中國學習中文的世代要嶄露頭角。這意味過去國民黨以其資源所培養的關係也可能要隨
風而逝。在中國習中文者未必親北京,反而對中台的差距更有親身體驗。更大的改變,是
越戰不再是美國新世代主要參照經驗,波灣戰爭與反恐戰爭會成為新參考點。這些人對美
國軍力的看法與前國務卿鮑爾將軍的態度想必有差異。
陪那些現在佔據麥克風的老人聊天固然得做,但更要投注資源在與新世代的對話上,重點
也不是美國的一中政策,而是美國要如何面對一個台獨已經變成絕大多數的民主台灣,要
如何調整其政策來適應這個現實等問題了。
===
之前看幾篇J Michael Cole的文章,
似乎美國政府內部也是有人認為這次318運動是DPP搞得鬼,並予以批評。
當然J Michael Cole是反駁這說法,並希望美國政府能搞清楚狀況。
從此篇文章裡,可以看到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和美國對此對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