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電業自由化的迷思(張烽益)

作者: hamasakiayu (ayumi)   2014-09-01 19:42:55
電業自由化的迷思(張烽益)2000.10.27
台灣勞工陣線代理秘書長 張烽益
http://labor.ngo.tw/weekly/C201027.htm
當反核四已經成為民進黨的神主牌,阿扁的緊箍咒之時,對於新政府而 言剩下的只是如
何善後的問題。此時「電業自由化」竟然莫名其妙地「 順理成章」成為新政府以及反核
環保團體的仙丹妙藥。反核四正如環保 署長林俊義所說的是「反獨裁」,也就是反對「
政治獨裁」,那麼未來 電業自由化的後果將可能導致經濟上的「市場專制」主宰電業市
場的商 業化邏輯,屆時一般市井小民將依然是最大的輸家。
基本上,一個國家的發電方式是不是要用核能,其實就好像一個人三餐 到底要吃麵包或
是吃飯一樣,是無法用客觀科學數據來作分析的,那是 一個主觀價值的選擇。不過,一
旦選擇是吃麵包為三餐的主食之後,政 府就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老百姓每天可以毫無後
顧之憂地都有麵包吃? 那麼到底是採用哪種供給方,是政府自己生產,然後直接分配給
人民? 政府生產,然後統一價格賣給人民?開放民間廠商生產讓民眾購買,但 政府規定
麵包不能太貴?抑或是開放市場自由競爭?其實前述的每一種 選擇都是一種政治、經濟
的意識型態在背後主導,而這才是台灣未來電 力供應之發展藍圖的最關鍵核心與社會輿
論辯論的焦點。
新舊政府都一致地提倡「電業自由化」,雖然二者背後的政治考量卻完 全不一樣,這是
因為兩黨都中了「市場競爭」即代表「高效率」的市場 經濟迷藥,徹底忽略了電力供應
的「公共性」與「非商品性」。
首先,國民黨主要是想藉由發電市場的利益大餅的切割與讓出,來攏絡 特定民間財團興
建民間電廠(IPP),以交換其政治效忠,另一方面更可 滿足工業區中大企業對於電力穩
定供應的需求(IPP對於工業大戶的逐利 行為,詳待後述),並為台電的後續民營化鋪路
。這種「一兼二顧,摸 蛤兼洗褲」的電業自由化,基本上是延續國民黨對公營事業民營
化的一貫態度。
其次,民進黨與反核團體長期以來對於台電即相當感冒,因為其長期壟 斷並誤導台灣的
電力資訊,特別是在反核的議題上,台電動不動就拿缺 電來要脅興建核四,並隱藏核電
成本實際上是很昂貴的這個事實真相, 因此反核團體就認為,其實只要電業自由化,透
過市場機制的價格競爭 ,昂貴的核電會被市場機制所淘汰,反核四就水到渠成,甚至台
電這個 老大哥,也將被民間電廠所淘汰。
民進黨與反核團體這個天真的如意算盤,打來打去,最後最大的獲利者 將是台灣最龐大
的民間財團也是最大的民間電廠擁有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