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843
【讀者投書】江仁台:核廢料並不可怕
反核者常宣稱核廢料為「萬年無解的難題」,例如,2000年經建會陳主委說:「核廢料要
300年才達到半衰期,輻射含量10,000年還不消失,這是多可怕的後遺症!」
核廢料固然含很多輻射核分裂產物(如碘-131和銫-137),但核分裂產物的輻射量與半衰
期成反比。換句話說,就是核分裂產物的輻射量越強,它的半衰期就越短,或是核分裂產
物的半衰期越長,它的輻射量就越弱。因此,核廢料的輻射即使10,000年還不消失,它的
輻射量已非常微弱,一點都不可怕。實際上,地表有大量的超長半衰期的輻射物,高空中
有許多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地上有許多來自空氣和建築物的天然輻射線,人體細胞內有
許多會放出輻射線的鉀-40和碳-14。此外,在醫院照 X-光片時,會遭 X-光輻射。人們每
年所得平均的背景輻射劑量約為 3.012毫西弗。
用過核燃料棒裏面含微量的鈾-235和鈽-239,總含量在百分之五(5%)之下,是絕對不會和
廣島原子彈一樣爆炸的。請注意,原子彈的鈾-235或鈽-239濃縮度超過90%。這就像超過
90%高濃度的酒精,很容易燃燒,而酒精只有5%以下低濃度的啤酒,是無法燃燒的。
核廢料分為高、低放射性兩類,高放射性的核廢料(燃燒過的核廢燃料)量較少,放在核
電廠內儲存。低放射性廢料(包括核污染的廢樹脂、廢液固化物、殘渣、衣物、零組件等
)量較多,須運往核電廠外儲存。與大眾健康有關的,主要是低放射性廢料的儲存。
影響大眾健康的放射源,分為人體外放射源和體內放射源。體外放射源輻射的強度大致與
距離平方成反比,此外會受到地形的影響。人要呼吸和喝水,為減少體內的放射源照射對
人體健康的影響,須要控制空氣和地下水。只要空氣和飲水源中,所含各種放射線核種的
濃度低於該核種的最高准許濃度,對健康就沒有壞的影響。
核廢燃料放在儲存池五年,等餘熱降低後,可轉換成乾儲存,用流動的空氣冷卻少量的餘
熱。核電廢燃料在儲存池中和乾儲存時,在低溫下都不會漏出放射性的氣體污染空氣。此
外,龍潭核能研究所發明的高效率壓水式核污染廢液固化技術,可將每年由以往四、五百
桶的核污染廢液固化成17桶,是了不起的大成就。
核廢燃料乾儲存的好處是不會造成地下水污染,而且廢燃料包管因不與水接觸,比較不會
被腐蝕,是新技術。同樣,核污染廢液固化後,容器比較不會被腐蝕,也可以乾儲存,不
會造成地下水污染。
有了固化與乾儲存,這些核廢料處理的新技術,加以人體對微量輻射線的傷害,有抵抗和
修補的能力,大眾對核廢料的處理,就應可以放心了。(作者為美國電力研究所(EPRI)顧
問、美華核能協會會長。在學術界及能源工業界有30多年工作經驗,曾任加州大學伯克萊
分校及佛羅里達大學教授,並擔任GE公司主任工程師、AREVA公司指導工程師、南方核能
公司顧問。清華大學核工碩士、美國伊利諾大學核工博士、美國核能學會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