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75860/
近日,新加坡媒體監管機構媒體發展管理局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紀錄片《星國
戀》在該國公開上映以及發行。官方的封殺令並沒有起著太大的震懾作用,反而掀起人們
對影片的好奇。
被禁的《星國戀》(To Singapore, With Love)是一部長70分鐘長的影片。新加坡導演
陳彬彬遠赴泰國、馬來西亞、英國等地,採訪了9名在上世紀60至80年代間,因各種政治
原因流亡國外的前學運領袖、共產黨員等。
按媒發局的解釋,影片內容「歪曲」事實,「把安全機構維護國家安全,以及穩定的合法
行扭曲為迫害無辜者的行為」。
(《星國戀》片段,講述新加坡一群在1960到70年代逃亡海外的左派社運者、學運領袖、
共產黨員,如今,他們想家的心境從未停歇。)
查禁反而挑起民眾好奇
在這個信息量多得幾乎爆炸的網絡時代裡,要完全禁止書籍、電影、思想的傳播,從技術
層面來看是異想天開。除非像中國大陸那樣設置重重防火牆來限制信息的流傳和影響範圍
,否則禁令也只不過流於形式,甚至還可能為受禁內容提供大力度的宣傳。
果然,新加坡民眾的好奇和興趣被禁令調動了起來。為了了解「沒有經過漂白的歷史事實
」,幾百人在上周五(19日)持著護照不辭勞苦跨過長堤到對岸的新山觀賞影片。
從網絡媒體上所釋放出的逆反情緒看來,媒發局的解釋不但沒說服多少人,反而引起人們
對其動機的懷疑。
更可笑的是,新加坡的大學排名、經濟開放度、資訊科技發達程度、國民的受教育程度等
都在先進國家之列,可是新加坡人卻無法在自己的國土裡看到由自己國人製作的關於自己
國家歷史的影片。
新加坡的經濟開放度、資訊科技發達程度、國民的受教育程度等都在先進國家之列,可是
新加坡人卻無法在自己的國土裡看到由自己國人製作的關於自己國家歷史的影片。Photo
Credit:Terence S. Jones CC BY 2.0
當局怪異的厚此薄彼
這部電影原本計劃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內放映,後因禁令而不獲批准。然而當耶魯—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申請在校園內放映紀錄片作為討論用途,卻即刻獲得媒發局的批准。
美國常春藤聯盟耶魯大學當初同意在新加坡辦學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學院必須享有學術討
論自由,不受政府干預。如果當局不允許該學院播放影片,就是違背了當時的協議,可是
這麼做的同時,卻又給人厚此薄彼的印象:難道出席國大博物館放映會的公眾智力和分析
能力就不如耶魯—國大的學生?
根據最新的進展,媒發局現在已特別允許高等學府放映遭限制影片。從這些反覆的舉動看
來,當局在發出禁令的時候並未料想到事情將變得複雜化。
剝奪多元對話交流機會
紀錄片受訪者之一,前學運分子陳華彪就調侃了官方的作法「是對新加坡人智慧的侮辱」
。
導演隨後也發表了聲明,表示對當局的決定感到失望,並指出媒體發展局的決定「剝奪了
新加坡人觀看這部影片的機會,也讓島國人民無法藉由這部影片的內容,以多方對話的形
式交流和探討我們的過往」。
自從2011年的大選過後,面對不滿情緒高漲的民眾,新加坡政府其實也很努力地想改變高
高在上的傲慢形象,表示願意與民溝通,甚至勞師動眾展開了大規模的「全國對話會」聽
取民意。
政府聆聽民意的滿滿誠意毋庸置疑,關鍵是在誰的平台上發表什麼樣的意見。要是在官方
組織的平台上發表「建設性」的批評,那肯定保證是安全的。但何謂「建設性」,就要看
定義者是誰了。
數月前,部落客鄞義林因一篇談論新加坡公積金養老制度的文章被指影射總理李顯龍貪污
,結果被總理以誹謗罪名控上法庭,如果這名部落客在「對話會」上大談特談,說得再偏
激,談完讓官員們總結報告包管沒事。
美國國防部長Chuck Hagel會面新加坡總理李顯龍。Photo Credit:Chuck Hagel CC BY
2.0
執政者仍抱舊思維模式
這名原本默默無名的部落客後來名聲大噪,而由於總理與公民之間身份地位懸殊,給人「
以大欺小」的印象讓旁觀者更趨向同情後者,有國際媒體就形容事件對李顯龍政府是一場
「形象災難」。
或許人們會以為此事之後,執政當局應該已上了一堂形像管理的課,在往後處理同類事件
時會採取能以更有智慧、更新穎的方式來應對。可是在處理「敏感」影片的做法上,當局
的反應卻如此似曾相識,不禁讓人懷疑執政精英們是否真心要改變作風亦或是黔驢技窮,
或是還在認為民眾的智慧有限。
下一屆大選將在2016年以前進行,執政者當然希望爭取在所剩不多的時間裡籠絡民心,因
此不斷在打造「親民」形象並推出各種「惠民政策」告訴選民自己是「真心改變」,是真
心關心人民的。
然而,從種種的跡象來看,執政者仍然在舊思維模式打轉。每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這些
精英們第一時間就慣性地往舊框框裡鑽,以強勢手段希望人們噤聲、不要做太多思考,結
果有意無意間顯露出嚴重的精神分裂和內心的恐慌狀態。
本文獲當今大馬授權刊登,原文請見〈影片禁映和新國政府“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