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台灣代議民主之困境與出路 系列論壇

作者: enertrain (爭氣火車已開到巴西)   2014-10-26 20:29:00
昨天聽了最後一場,原本以為是談代議民主,結果扯出一串粽子
起初聽了快中風,後來在場聽眾紛紛詢問:那麼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與談老師回說,不要在家裡生悶氣,站出來就可以了!!
以下是小筆記,提供參考開放修改~
(全文請至臉書網址:goo.gl/8vHyRQ)
第四場:「誰的民主?誰的經濟?」-代議民主與社會正義
時間:10/25(六)1330-1600
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203(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
主持人:瞿海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與談人:
1. 邱俊榮<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2.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3. 賴中強<律師、民主陣線召集人、台權會執委>
4. 彭揚凱<都市改革組織(OURs)秘書長>
5. 林凱衡<前國立台灣大學工會秘書長>
6. 陳錦稷<青平台基金會副執行長>
講演內容林林雜雜,初步整理台灣政經系譜: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28156560@N05/15607307426/in/photostream/
標註與談老師姓氏的地方,即觀察到的困境=出路,就是要站出來的地方
詳細內容可見facebook日後釋出的錄影檔(應該會有吧)
各與談老師重點摘要如下
邱:
目前國際趨勢認為,提振經濟方式內需比外銷好很多
外銷容易造成削價競爭,重複既有模式看不到出路
若採取內需方式需提高勞工薪資,促進消費,產業有轉型成長的機會,良性循環
PS:若要預防被國際貿易制裁方面來說,基本的農業自足、必需品自足
是保國安家的根本
張:
工時增加不等於競爭力增加,這是迷信
賴:
台灣一直以來就沒有鎖國,之前也很努力加入WTO,原本的貿易條件就已足夠
開放服貿、貨貿其實只是犧牲台灣農業、紡織產業的優勢
圖利台灣石化業、面板等財團的進帳
彭:
政府將土地房產視為商品,聲稱不干預自由市場的競爭,無視人民基本居住權
無意處理公共居住問題,是國際少見
財團炒土炒房,金流囤積哄抬市價,產業發展停滯,消減國家競爭力
地方勢力結合土地開發,甚而影響中央地政決策,已到了非常嚴重的情況
林:
傳統認為,政府讓企業獲利便可幫員工加薪,但其實員工並沒有獲利
而目前國際上以促進企業民主為趨勢,可組織加入企業工會、產業公會
以便替勞工爭取基本權利或加薪,促進內需,獲得良性循環改善
甚至員工可以參與決定企業發展方向,非由少數人決定營取私利
陳:
目前國債嚴重,無須等到債留子孫,現已負債中
由於政府預算編列靈活性不夠,加上由特定人士把持,以及長久以來的舉債習慣
久而久之麻痺後不覺事態嚴重
欲推行參與式預算,由全民監督甚而決定預算編列,希望藉由公開預算編列下
讓政府覺察舉債的嚴重性,調整修正,一起挽救國債危機
PS:詳情可見參與式預算系列演講錄影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679026195506513/
現有培訓計畫
https://www.facebook.com/ystaiwanPB/posts/70231401651106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