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tddt (滅頂,降公投罷免門檻)
2014-11-09 08:43:07筆者看完台北市長首場辯論會後仔細思考了選前政見的意義,認為政見再怎麼具體,以大
環境變動如此快速下,恐造成任期內無法順利照規劃方式執行,或已無執行的價值。如假
設原政見是興建新捷運路線,但執政兩年後計程車共乘發展到使捷運需求量遞減,那是否
還要堅持興建則有重新評估的空間,一昧執行只是讓下次選舉時能說嘴政見沒跳票,實則
對市民沒好處。所以筆者反倒覺得從以下面向來評估候選人的政見較為務實。
第一,是否有中長期解決方案
治本優於治標一直是種理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不過讓當前問題暫時消失,但根源還
是會不斷產生同樣問題。如當前食安風暴,治標像是重大傷害發生後才對黑心商重罰,比
較治本像是建立起源頭管理與檢驗制度,更治本則是從教育面,文化面解決,如把食衛納
入小學教育中,從小養成判斷食物組成、成本評估的素養,才有可能達到全民監督,從市
場面直接淘汰黑心商。但相對的,治本是條漫長道路,甚至無法在4年任期內有顯著成果
,這就考驗候選人的政治動機,同時也考驗全民能否判斷好的治本政策是否有在持續執行
。
第二,如何證明執行力
畫再大的餅沒有執行力也是枉然,政治素人雖無政治資歷,但至少公民可檢視參選期間政
見與言行之對照。如提公開透明,那檢視候選人是否有公布自己財產明細、詳細政見、選
舉經費收支、選舉團隊成員等?如提全民參政,是否有透過公開平台選擇團隊成員?是否
有平台廣納公民意見來制定政策?如提打乾淨選戰,是否有狂買廣告抹黑對手,是否在辯
論會買通公民團體當自己打手?如提認真負責,那是否有說謊?是否拼命切割團隊或自己
犯的錯?如提過去自己的成功案例,是否有被踢爆是搶功?另外,堅持公開透明、全民監
督也等同替執行力掛更多保障。如候選人在參選期間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執行力,公民如何
期待執政後的執行力呢?
第三,如何證明改變力
世界變化愈來愈快,政策與思維亦須跟著變才能解決新問題,候選人非神,不可能一開始
凡事到位,所以能否及時發現錯誤,虛心面對,並找對方法修正才是重點。若被證明做錯
後還一直凹一直凹ㄧ直凹死不認錯,甚至質疑同陣營的公正第三方的話似乎與"改變"背道
而馳。另外,可觀察是否有廣納意見來修正政策與找尋盲點?如何廣納意見?有沒有建立
系統化平台來管理?是否能虛心承認自己不足並尊重專業?
就以上幾個面向來看,候選人如何證明能應時勢迅速調整其政見及如何展現執行力,比起
硬要執行原政見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