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NXmAdOf ]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來亂的)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轉錄] 南海爭議,北京說詞的誤區(下)
時間: Thu Jul 14 11:10:26 2016
1.轉錄網址: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713-opinion-lai-southchinasea-II/
2.轉錄來源︰
端傳媒
3.轉錄內容︰
南海爭議,北京說詞的誤區(下):今日局面何以致之?
南海諸島的主權及海洋劃界,應該尊重歷史、現狀和國際法,公平、合理、和平,而不是
以武力和脅迫解決。
黎蜗藤
編按:本文總結了在南海問題上的十個誤區,拆分上下兩篇。上篇的六個誤區,圍繞「中
國何曾擁有南海」的歷史問題。下篇的四個誤區,則主要針對2009年南海矛盾激化以來產
生的問題,探其所以。
上篇: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712-opinion-lai-southchinasea/
誤區七:「航海自由」是個偽命題?
與九段線問題伴隨的是「航海自由」的問題。中國常說「航行和飛越自由從來沒有問題,
將來也不會有問題。」似乎南海的航海自由是一個「偽命題」,而美國以此說事是專門針
對中國?事實遠非如此。
美國對航行自由的維護,既非始于今天,也非特別針對中國。從1979年航行自由(FON)
計劃實施以來,美國對很多其他國家,甚至包括盟國(比如最親近的加拿大),也作出過
航行自由的挑戰。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中,美國在進入中國領海的同時,也進入了菲律
賓、越南和臺灣的領海。以此表明美國對航行自由的維護始終持同一標準。
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的矛盾,和南海諸島主權歸屬沒有關係,而是以航行自由為核心的三大
矛盾。美國堅持:第一,中國不應擴大對九段線的解釋(領海和歷史性主權之類);第二
,領海有「無害通過權」,專屬經濟區有自由航行權;第三,南海諸島不適用「直綫基綫
」。
第一個問題在上文(誤區五)已經討論過。第二和第三個問題都直接在《公約》中有規定
。《公約》把海域分為幾類:內水、領海、毗連區、經濟專屬區和公海。美國把後兩者統
稱國際水域,這是因為公約規定各國在經濟專屬區中,享有和公海一樣的自由航行權利;
而在領海,各國享有「無害通過權」;只有在内水,沿岸國才有絕對的權利(毗連區内的
權利則沒有明確規定)。
根據《公約》,在國際水域内的自由航行權利(58條,87條)適用於所有船隻,包括民用
與軍艦,這本來毫無疑義。但是中國長期宣傳,經濟專屬區只有「無害通過權」這個錯誤
概念。直到最近,中美之間同意遵守《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中國的軍艦也多次到達美國
的專屬經濟區活動,中國才不再繼續這種錯誤的宣傳。
在領海方面,中國堅持軍艦的「無害通過權」必須獲得中國批准,或至少事先通知;美國
則堅持無須事先通知,更不用説批准。美國的説法更符合《公約》原意。在簽署《公約》
時,中國提出保留聲明中第4條,要求外國軍艦在通過中國領海時,要事先批准或事先通
知,並在國内立法中正式作出規定。可是根據公約第309條規定:「除非本公約其他條款
明示許可,對本公約不得作出保留或例外」。惟在規定無害通過的條款中,沒有明示這種
許可。所以根據《公約》,中國保留聲明是無效的。
不過,除了中國之外,也有一些國家要求軍艦的無害通過預先通知或預先批准。所以這種
做法有沒有形成一個「國際習慣法」,存在爭議。美國的自由航行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
通過實踐,證明這些國家的做法不構成「習慣法」。
自由航行,又和第三個「直綫基綫」問題高度相關。中國在西沙群島規定了直綫基綫,即
把整個群島的外緣作爲領海基點,包括整個群島内海域的區域成爲中國的内水。根據《公
約》第7條,直綫基綫只能在海岸綫極爲曲折的地方,或者緊接海岸有一系列島嶼的情況
下適用;否則,只能運用正常基綫。
如果西沙群島用正常基綫的話,只能生成一個個半徑為12海里的「甜甜圈」海域作爲領海
。可見,中國在西沙用直綫基綫,既擴大了海域範圍,也提升了海域的級別(從領海變爲
内水)。中國在南沙群島的領海基綫,也很可能將用這種方式(在西沙和釣魚島,中國也
劃出直線基線)。如果這成爲事實,那麽南海海域就有一大片成爲中國的「内水」,從而
在法律上拒絕外國軍艦的無害通過權。
根據《公約》,在群島上應用類似直綫基綫的方式只限於「群島國」(47條),這被視爲
對完全由群島組成的國家(46條)的特別優惠條款。大陸國家的孤立群島並不適用。群島
國在群島基綫内的水域(即群島水域)的權利不如内水。故群島水域之内,群島國仍然可
按照一般的規定劃出内水。可見西沙群島的直綫基綫違反公約條文的同時,也導致其内部
的水域(内水)比特別優惠的群島水域,擁有更大的權利,與立法的邏輯相悖。
綜上所述,中國所聲稱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從來沒有問題」並非事實。中國指的航行自由
,最多是民用船隻的航行自由;而且中國自己的直綫基綫立法,甚至把民用船隻的航行自
由也剝奪了。
中國說的「將來也不會有問題」只是一種承諾。即使這種承諾能算數,一旦中國擁有管轄
權,各國自古以來就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自由,就會從一種「天然的權利」(right)變爲
中國所賦予(甚至是施捨)的「特權」(privilege)。這無異於在法律上剝奪了「航行
自由」。
何況,各國都認爲,中國會以「自己的方式」作出方便自己的規定。中國在東海設立防空
識別區就是一例。中國辯駁,美日早就設立防空識別區,為何中國不能設?但其實,中國
所設的和美日所設的有本質的不同:美日識別區僅僅賦予本國空管監視的權利,但中國的
識別區,卻規定穿越的所有飛機必須服從中國軍方的管轄,等於擴大了自己的領空。
中國還認為,美國既然不是《公約》締結國,就無權「指手畫腳」。然而,美國儘管沒有
簽署1982的《公約》,但是簽署了1958年聯合國的《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和《公海公約》
等四大公約,這些公約有關航海自由的規定,與1982年的《公約》沒有矛盾,也至今有效
。1982年的《公約》是對1958年的這幾個公約的繼承。況且航海自由,不是1982年《公約
》所賦予的,而是自古有之,並且在1958年各公約中已經成文化,成為傳統。美國自由航
行計劃也是嚴格遵從這些公約的規定。
況且,美國法律體系是海洋法系。即便美國沒有簽訂某個多邊條約,但如果那被認為已經
成為國際習慣法,就可以直接應用到美國的法律體系;美國政府也願意按照習慣法的態度
遵守公約。即便美國政府不這麽認爲,在美國也有多個案例,成功地運用這類國際習慣法
而贏得對美國政府的官司。因此,即便美國沒有簽署1982年的《公約》,如果就某個相關
案件,以違反該《公約》為由在美國法院起訴美國政府,也很有可能勝訴。
說到底,中國是《公約》締約國,就有義務遵守公約。
誤區八:南海局勢惡化,是其他國家的責任?
在中國看來,南海問題之所以如此緊張,不是美國挑動小國和中國對抗,就是小國拉美國
對抗中國。但事實又如何呢?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在南海的利益止於海南島,到了20世紀初才把東沙島和西沙群島納入
。而進軍南沙群島,更是二戰之後國民政府的事。在40-70年代,不管是後來到台灣的中
華民國,或是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海均不佔主導地位。越南(南越)和菲律賓
一直和臺灣爭奪南沙的主權。70年代,各國已經相繼在南沙駐軍,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
在80年代中期才挺進南沙。即便在70-90年代之間,中國通過西沙海戰、赤瓜礁海戰和美
濟礁事件,陸續擴張在南海的勢力,其目標還在於島嶼主權,2009年以降才開始積極追求
「管轄南海」。
可見,從清末開始,中國在南海的勢力不斷擴張。中國不是要追求回復到「以前的狀態」
,而是企圖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現狀」。現在東亞各國(以及美國)正在面臨一個前
所未有的局面:中國把勢力插入到南海深處(從地理位置看是東南亞的心臟)。各國對此
心存疑慮,可以理解。
中國和東盟國家在2002年簽署《南海各方共同宣言》(簡稱宣言)。儘管它只是沒有約束
力的政治宣言,仍然為南海帶來多年穩定。從簽署文件後到2009年,各方基本保持克制。
中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委傅瑩曾指出,宣言簽署之後,「事實上只有中國基本遵守了其規
定和原則」,控訴其他國家仍在若干島嶼持續興建房舍,讓人居住的之實。然而,這些建
設其實沒有違反宣言;而且,中國也把美濟礁變成一個漁業養殖中心,更不提在西沙群島
上的建設了。
2009年之後,南海局勢惡化,其中以無瑕號事件(自由航行),中國給聯合國的信(九段
線爭議)和黃岩島危機為主要標誌。中國宣稱,區域內小國家「任意挾持美國,隨意挑戰
中國」。南海問題上到底誰先挑釁誰?如果只是看最近兩三年緊張局勢的螺旋上升,頗有
點「雞生蛋蛋生雞」的意味。但如果把目光放放早幾年,就會發現,2009年開始的一系列
象徵意義強烈的事件,都是中國改變現狀引致的:
2010年,中國海監船在遠至印尼納土納水域,阻止印尼公務船對中國漁船執法。同年,中
國漁政船開到馬來西亞控制近30年的彈丸礁,與馬國海軍發生18小時的對峙。2011年,中
國漁政船跑到遠至南海最西南端的地方,割斷越南石油探測船的電纜。類似的事情在以前
從未出現。
到了2012年,當菲律賓如常在黃岩島內對偷獵的中國漁民執法時,中國派出公務船奪取黃
岩島的控制權,徹底改變南海現狀。這裡說「如常」,是指菲律賓政府最晚從1960年代開
始,就在黃岩島以及鄰近海域執行反走私和反濫捕任務;1997年中菲之間出現黃岩島爭議
後,菲律賓仍控制黃岩島,並多次驅趕中國漁民;連中國的媒體都承認,菲律賓在2012年
之前對黃岩島的實控。
中國另個指責對象是美國。無暇號事件引發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國則擺出姿態,在
南海排擠美國。中國最早提出「太平洋很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暗示太平洋西岸
屬於中國勢力範圍。不過,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對此提出質疑。之後中國又提出「亞洲
的安全歸根到底要靠亞洲人民自己維護」,無法不讓人聯想到美國的門羅主義,甚至日本
二戰時的「大東亞主義」。
中國一直都否認「排擠美國」的解讀,但又持續在南海強調雙軌制,即「有關爭議直接由
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
」──這顯然將美國排除在外。要知道,從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就是維護南海和平安全
的最重要一環,這是歷史形成的,沒有美國,東南亞至今可能還在日本的統治下。
中國常指責美國口說中立,實際偏袒,鼓勵小國挑戰中國。可是若美國當真如此, 1974
年中越西沙海戰,1988年中越南沙海戰,以及1995年中菲美濟礁事件,中國焉能如此容易
取勝?再看最近的2012年黃岩島事件,如果當時美國不堅持中立,不公開否認美菲軍事同
盟覆蓋黃岩島,中國如何能夠佔據上風?
黃岩島事件中,美國協調中菲兩國同時撤離黃岩島,解決對峙危機。結果菲律賓撤退了,
才發現中國公務船還在黃岩島, 讓美國大失顔面。此後,美國態度才轉向強硬,從傾向
「撒手不管」的消極中立,轉變為堅持不允許以脅迫改變現狀的「積極中立」。
種種事實說明,南海(和東海)之所以漸有變為火藥桶,最大的根源在於:中國企圖以武
力為後盾,通過脅迫改變現狀,把南海變成「中國湖」(Chinese Lake)。而相關利益國
家不能接受,故合縱連橫以抗衡。
誤區九:南海仲裁沒有合法基礎?
菲律賓提出的仲裁案和美國自由航行計劃一道,一文一武,雙雙在法律上挑戰中國。中國
一直表示「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中國反對的理由主要有三個,但都不能
説服仲裁庭。
中國首先提出「中國政府根據《公約》第298條的規定,於2006年作出排除性聲明,表示
就涉及領土主權、海洋劃界、歷史性權利等爭端,不接受《公約》第十五部分的強制程序
。」並認為:根據這個聲明,仲裁庭無權處理該訴訟。然而根據《公約》298條第四款,
由於菲律賓沒有針對298條提過排除性聲明,因此其仍有權向仲裁庭提出仲裁要求,仲裁
庭也可以接納這個要求。中國可以不接受仲裁結果,但是卻無法因此否定菲律賓的申請仲
裁和該案進入聆訊程序的合法性。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和東盟在2002年簽訂的宣言,第一條就規定了:包括《公約》在內的
國際法原則是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公約》既是宣言中各方行為的基礎,中國在
簽訂宣言之後,再提交對《公約》的「排除性聲明」,已經單方面損害了對宣言的尊重。
盡管宣言沒有約束力,但至少在道義上,也令中國處於下風。
中國第二個理由是「菲律賓濫訴」。中國首先指公約第281條規定「已協議用自行選擇的
和平方法來謀求解決爭端,則只有在訴諸這種方法而仍未得到解決,以及爭端各方間的協
議並不排除任何其他程序的情形下,才適用本部分所規定的程序。」
在宣言中確實規定:「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
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中菲此前也的確有一些聯合聲明,表達了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意
願。但中國一直堅持雙方談判,而菲律賓堅持多方談判,故在談判方式上未取得共識。而
且,2012年黃岩島危機後,菲律賓多次要求和中國談判,但中國反復拒絕。關於九段線的
定義,包括菲律賓在内的國際社會更是長年要求中國解釋,卻一直沒有得到正面回應。所
以此案符合「訴諸這種方法而仍未得到解決」的情況。
其實,各國即使在《宣言》中曾作出同意協商的表態,也不能成爲排除仲裁的理由。一則
,法理上,這些表態都是政治性的,沒有約束力。事實上,當時正是中國要求「締結不具
法律性的宣言」,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準則」;菲律賓在庭審時舉出中國在談判時的原
話,證明了這一點。二則,道理上,如果一個國家一直以協商為名,拖著不解決問題,難
道另一國就只能束手無策?
中國針對「濫訴」還指出,《公約》283條規定:爭議雙方有就公約的解釋與適用交換意
見的義務。但和磋商及談判一樣,中菲雙方在這麼多年有關南海問題的爭議,已經被仲裁
庭認為履行了交換意見的義務。
中國的第三個理由是,菲律賓的訴訟核心是領土主權問題,而這不是國際海洋法仲裁法庭
的管轄範圍。惟菲律賓的訴訟,精心避開了領土主權,重組成四個核心訴求:
第一,菲律賓認為中國的九段線是違反《公約》的不正當要求;第二,菲律賓認為中國目
前在南海所佔領的「島礁」有的只能算是礁,本身沒有維持人類居住和經濟生活的能力,
故無法擁有專屬經濟區;有的只是低潮高地,甚至沒有資格獲得領海;第三,中國在南海
以水底礁石為基礎所建造的人造建築物,沒有資格獲得專屬經濟區;第四,中國在南海對
菲律賓船隻非法騷擾,人工造島也違反了公約中關於環境保育的義務等。
這些訴求均無關主權,因此仲裁庭有權受理。確實,島嶼主權和島嶼所能帶來的海洋權益
是兩回事:海洋權益屬於島礁本身,和這個島礁屬於誰沒有關系。如果確定了權益,將來
確定主權後就可把這個權益歸於主權國。中國強調訴訟實質是領土和領海劃界問題,並未
得到法庭支持。
最後,《公約》288條第四款規定,在是否有管轄權發生爭端時,問題應由法庭裁定解決
。
綜上所述,仲裁庭有充分根據認爲對該案有仲裁權。當然,打官司的事,不能通過這些表
面理據就能確定輸贏。如果中國一開始參與管轄權爭議的審理,那麽在庭上確實有可能阻
止本案進入仲裁程序。萬一管轄權仲裁失利,還可以繼續決定是否參與實體性仲裁的程序
。親中方的香港大學客座教授淩兵,最近就在幾次演講中都詳細討論到中國拒絕仲裁的不
智。
中國拒絕參與國際訴訟,可能是害怕此例一開,以後各種領土爭端都可能都會被放上國際
法庭。中國比周邊國家強勢,如果雙邊談判,自然容易取得上風。但別國也不傻,不大可
能和中國單對單談判,何況像南海問題牽涉六國七方,任何雙邊談判的結果,都不可能被
相關的另幾方接受。這種情況下,中國既不願意多方談判,又不願意上國際法庭,難免被
打上「不願遵守國際法」的標簽,在國際輿論中處於下風。
其實,大國通過國際法庭解決領土和領海紛爭並不罕見,美國(美荷間的帕爾馬斯島訴訟
)、英國和法國(英法間的海峽群島訴訟)都曾這麽做。中國要成為「負責任」的大國,
就不可能永遠遊離在國際法之外。
仲裁案宣判之前,就已沒有什麼人認為中國前景樂觀,無非就是「很不利」與「不利」的
差別。7月12日仲裁結果,幾乎是可以想象中的最不利的結果。尤其是南沙最大島嶼太平
島被定為礁而不是島,導致整個南沙群島都完全喪失了劃定經濟專屬區的權利。中國固然
可以不接受裁決結果,但幾乎沒有人懷疑,這將給中國帶來極大的政治和法律代價。
誤區十:南海爭議,本於中美爭霸?
一個常見的説法是,南海問題是中美間的問題。這種説法錯誤地把幾乎所有相關國家都一
邊倒地推到對立面,以「叢林法則」這種過時思維,將複雜問題簡化為「中美爭霸」或「
美國要阻止中國崛起」。
中國經濟增長,影響力日益壯大,這是一件好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開設亞投行,在國
際組織增強影響力,也都是很好的做法,可與美國提倡的 TPP 以及 TIPP 等良性競爭,
也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但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的行為卻遭到幾乎一致的反對,這很值得
深思。
現在的理論界,流行把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應用在中美關係上。它源自古
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雅典崛起之後與斯巴達的衝突分析。這種理論認爲,「後起大國
」會挑戰「守成大國」,引發激烈的衝突。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強調自己僅是捍衛領土利
益,美國強調航行自由的重要性,以及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傳統利益。但實際上,雙方都不
認為對方的目的僅限於此。 這個理論非常有用,但把中美矛盾僅理解為「兩國爭霸」,
忽略其他脈絡因素,本身就有高度局限性;而將這個框架應用於詮釋南海問題,尤其會突
顯這種局限。
儘管美國現在看起來站在「和中國對抗」的第一綫,但其背後還有東盟、日本、歐盟、印
度甚至俄羅斯。中國在南海強行改變現狀,受影響的不只有美國,而是幾乎所有的利益相
關國家。更重要的,是經過幾百年形成的國際海洋法和國際法體系,甚至整個國際關係的
架構。所以,「和中國對抗」的並非只是美國,而是「現狀」,以及現狀背後的一整套國
際秩序,美國只不過恰好是這個現狀的積極支持者和維護者而已。
現狀(status quo)這個概念很神奇。國際關係中的現狀不一定合理,但現狀是一個歷史
形成的相對均衡的結果,一般而言比其他的選項更容易接受。除了有極為強大的世界性潮
流(民族主義、反殖民、共產主義等),單方面急劇強行改變現狀,多半會引起激烈的反
對。
這種急劇改變現狀的慾望,令後起國陷於「失道寡助」的困境。一戰中的德國和二戰中的
日本,都是被自己膨脹的慾望所摧毀。美國是少有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後起國家─
─她長期的、公開的、不與英國為敵的戰略目標,使英國不會產生戰略誤判;她不但沒有
和守成的英國發生衝突,還一再幫助英國,最後實現了和平權力轉移。這個例子,值得深
思。
結語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生活在南海邊上,但南海也是其他沿岸國家的生命之海。中國在南海諸
島主權問題上,雖能提出一些有力的證據,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周邊國家也有自己的證
據。南海是現在世界最繁忙的海道之一,更是千百年來各國自由航行的地方。沒有一個國
家應該佔有整個南海。南海諸島的主權及南海的海洋劃界,應該在尊重歷史、現狀和國際
法的基礎上,以公平、合理、和平為原則,而不是武力和脅迫的方式解決。中國作為大國
,應展現出大國胸懷,真誠積極與各國解決爭端。在此之前,南海應以回復現狀、擱置爭
議、和平共處為原則,盡快達成《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為最終解決打下基礎和制定路線
圖。
注:筆者著有《被扭曲的南海史——二十世紀前的南中國海》,新著《從地圖開疆到人工
造島——南海百年紛爭史》(暫名)將要出版。誤區一到三,請參考《被扭曲的南海史》
一書;誤區三到九,請參考《南海百年紛爭史》一書;關於南海的法理(誤區五、六、七
、九),筆者正在撰寫的《南海與南海諸島——國際法分析》(暫名)一書中有詳細討論
。
(黎蝸藤,旅美歷史學者,哲學博士,近年專注東海與南海史、國際法與東亞國際關係)
4.附註︰
這篇討論的面向比上篇的歷史層面要廣,也蠻有意思的。雖然後面不免有打書的嫌疑XD
不過把他當成作者研究的摘要來看,應該可以省下一些買書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