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後的同鞋會,無法參加的理由和痛~(轉述)
由於工作性質較接近夜班或派遣(?),現有時間打字…我一個要好的大學同學遇到的事情,由於無解,故來版上聽聽各位大德的意見(莫筆戰,謝謝各位)
先說明一下記得前幾年誠品書店有一本暢銷書,書名叫做"哈佛(耶魯?)大學教授告訴你的事-不要參加同學會",看到這本標題驚悚的書籍,當下就給它翻完了。書中的章節依稀記得,大約是:1. 大學畢業時不要參加同學會,2. 三十歲時不要參加同學會 3. 四十歲時不要…4. 五十歲…6. 六十歲(退休時)可以參加大學同學會。作者並提出他的見解-為什麼當所有同學退休後才可以參加同學會,理由是,當多數的人六十歲時,人的價值觀必不會只定睛於功成名就或五子登科的事情,會有更多元的價值觀與想法,例如生命與健康。
整本書的概念其實是,人是一個很難不被影響的動物,如果這個人的志向並非和多數同班同學一樣,而想要轉折他的生涯跑道,他可能需要比同班同學更多年的時間來實踐他的理想。但這潛伏的轉折生涯的過程中,他需要蓄積努力與不被干擾。
所以剛畢業時或三四十歲參加同學會時,有一些同學可能因不曾改變過科系進修或跑道轉換,成功的速度較快,成為一個有名的商業人士或是甚麼頭銜,而班上只要有幾個或半數已經是成功的狀態,會給那些職涯曲折的同學們莫大的壓力-因為別人難免會基於關心,多看彼此一眼,或問東問西。有些人是學生時代被霸凌的對象(隱形霸凌,例如講的話或權益,被當成空氣),他們參加同學會也遭遇莫大的心理壓力…(p.s.哈佛或耶魯畢業生會比較的,在東方社會例如台灣,更是被比較得厲害了…)
以上是這本書的簡單概念。但以下才是正題…
話雖如此(如該書大意),這位同學和一般人一樣,面對大型的同學會邀請(其實是私下一兩個善良的同學邀請),有"趨避衝突"-想去而不想去。意思是,她的大學時代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儘管被隱形霸凌過(被一兩個強勢且虛偽的同學排擠過,但其他人沒有明顯動作,只是這幾年,大家和那虛偽的霸凌同學更要好了),她覺得應該要藉著大型同學會,多年後,來穩固或修補這段生命記憶,也可以和班上三四個還可以接納彼此的,寒暄問好。但同時令她不想去的,就是那一位隱形霸凌她的虛偽份子,以及已經和她搞成一個超大小團體的大部分同學。
這同學她想過,如果只是要私下和幾個同學聯繫,大可不必透過臉書或大型同學會。但是,基於一種過去被忽略、被看扁、被隱形霸凌的經驗…她也會想,有朝一日,她希望自己也是能夠坐在那裏,以一種可以被大家接受的價值觀的樣貌呈現-那就是,也和大家一起討論孩子、家庭、老公、車子房子等話題,再囂張一點的話,看還有沒有甚麼可炫耀的工作或學術成就。
畢竟,對一個長期被忽略、看輕的同學而言,她要再參加這樣的同學會,自然不希望自己又「再度」像坐著冷板凳一樣的,總是「主動」地和人寒暄問好,總是在捧別人,卻很少人問起自己或說一些羨慕的話語…
這當中還有一個插曲,她告訴我,她大學因為一場失戀的重擊,所以無心於課業(難過滿久的),所以很長時間她的功課很差,所以,那時候那個欺負她的該位女同學(現在經常上媒體和電視)竟對她說:「我看不起你,因為你功課不好」,其實我這大學同學當時受盡她的欺負(細節省略),不只如此,連她同系的學弟,現在表現也差強人意,當時也曾當場嗆過我那同學「我看不起你這個學姊,因為你功課很差,又表現平平」。以上是真實故事,絕非虛構。
所以,我這同學在大學時代受到的眼光,不只是被忽略,而是她人明白地指名"看不起你"(p.s.她就讀的院校確實是國立大學前幾名)。
之後這幾年,我這同學就在幾乎沒有同學的幫助下,慢慢地讀完了另一學校的某研究所。就這樣…做著差強人意的工作,也沒有五子登科。唯一她可以說服自己的是,到研究所時期她學習態度應完全顛覆大學的荒謬印象的-但她過去的同學、學弟並不知情。
雖然是扳回了一丁點的顏面(她考上的學校和研究所顯然比那些她的同學學弟就讀的系所,在名聲上更有加分效果),但又如何呢?依然,要比老公沒老公,沒小孩是必然,沒賺大錢,沒房子沒車子。
而那些當年欺負她的、看扁她的,用異樣眼光看她的,這些同學確實大學時代以來非常要好(因為是住同樣宿舍,且同系分配在同寢室或附近寢室),無論畢業前或畢業後工作,都是工作上、與生活上相互支持的一輩子的朋友。欺負她看扁她的是一狗票年在一起十幾年了…
這話該怎麼說呢? 放假日這些同學就北中南自己聚聚,你們這次七位到我家坐,下次我們再到你家坐。然後大家一起帶小孩子過來玩…這是近來的狀況,那更早年呢?學生時代大家是怎樣呢? 一個人交男朋友了,另一個同學也跟進交男朋友。等於是大家交男朋友都是同樣時間,互相分享與討論。然後大家再一起考研究所,一起考上,或前後年考上。然後畢業以後結婚了…在放假時又大家一起出來玩-這是我同學在社團班級臉書看到的情況…所以她覺得被孤立這麼多年,而這些和她不要好的,甚至有一兩個排擠她的,已經發展出生命共同體的team…
團結力量大,一群人搞在一起,從交男朋友,學業,事業到家庭,都是team…最後連買房子都相約。因為團結力量大,所以對個別的同學來說相對省事。更凸顯我這一位對生涯目標 截然不同的同學在交朋友、事業、等等面向單打獨鬥的窘境…
她特別和我說,並非她詛咒這些同學要過得很不好才甘心,她只說,她被一兩個主導的同學大學時代排擠(以至於畢業紀念冊都沒放進任何一張她的生活照,只有大頭照),這是一點點心酸難過;她選擇發展出她不同於同學的生涯發展,她一個人走,跨領域,因為當初是一邊工作一邊完成後續的學業(甚至現在),她都自己一個人,且和現在的年輕人因為世代鴻溝也有些格格不入,她難過的是,她從大學以來「沒有生命的歸屬感」,無論求學、興趣、生涯進修。沒有歸屬感是沒關係…但當她赫然發現,透過臉書或事實,她發現這班瞧不起她的同學早就發展成十幾年的生命共同體
(如上述),且是非常省去"個人"力氣的共同體-找房子、找老公、讀書、帶小孩各有所長,所以結合成一個台灣北中南三區各結為team
,所以,就是這團隊力量的理由-他們都過得比她好(世俗成就而言)。
這些當年看不起她的,明著對她講'我看不起你"的該位同學以及另一位學弟,
還有其他人異樣的眼光(雖沒說出口)當然是對她造無可抹滅的傷害。正常人當然會想:「當年你們看扁我,以後同學會,還要讓你們這樣看不起我嗎?」然而,"事實擺在眼前",在這個班級的班及眾多小團體的力量與我那同學個人力量的分別努力下,誰先五子登科?誰可以只花一半力氣達到世俗的成就標準?
所以我那同學痛哭,她說:儘管這麼多年她努力了這麼久,為她自己生涯而努力,苦讀另一領域的書籍,也改變了她研究所時期的學習態度,工作上兢兢業業,下班後陪伴父母…但最終,「相較於那些當初極度看不起她的同學們與學弟」,她,還是輸了,且輸得徹底…
因為輸得徹底(就看臉書的社團互動,以及十幾年來同學們到個人家裡作客的相片),輸到沒有辦法去參加這種大型同學會,而且她深信,在各方面的人生皆已慢慢定型(沒結婚的,到四十歲也差不多沒辦法結了,市場不要你;要轉業的,四十歲也轉不了了;生涯,三十五歲以後也差不多定型了…除了小調整) 的情況下,她六十歲或七十歲恐怕也都難以翻身。
她在意的是,那一輩子永遠翻身的被瞧不起的處境。
當年那句在我這同學面前落下"我看不起你"的同學的話語,以及那些異樣的眼光…就在近一兩年的同學會像餘音繞樑一樣的響徹她的腦袋…
她知道,必須出了這口氣,傷口才會好。她希望有朝一日那些非常瞧不起她,甚至看扁她嘲弄她的生涯志向的人對她說:「你真的很厲害,書讀得是我們班最好」,「可以借我點錢嗎?」
爾後,那個被傷害極深的傷口,才會好…
但目前處境是,一輩子會繼續輸這些人下去…且沒有這段生命歷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魯蛇~~
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不再參加這樣的大型同學會是一個方法,但那種"魯蛇"的感覺,並不會因不參加同學會而消失…
備註: 請勿筆戰
當事人純粹是因為大學時代就被嘲諷,而現在仍自覺是魯蛇一枚.我們要好的同學其實也
知道這情況,同樣都是班上當年比較不起眼的份子.現在也都是邊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