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天價維運 高鐵南延的難言之隱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4091937
2019-10-08 00:06聯合報 本報記者蔡惠萍
高鐵南延案以堪比高鐵的速度通過,為了掩飾「政治南延」的斧鑿痕跡,各部會卯足勁幫
這個早被交通部審查會否定再否定、起碼要賠卅年的南延案塗脂抹粉,財長蘇建榮更以當
初被認為會賠錢如今賺錢的高鐵為例,為南延案背書。
持平地說,高鐵這幾年經營績效確實不錯,高鐵董事長江耀宗也普遍受到肯定。只是,高
鐵「轉虧為盈」是發生在二○一二年,但不是因為載客量大增或土地開發,而是拜當時馬
政府一連串的財改所賜。
高鐵當初以「政府零出資」採民間興建的模式,但在頭重腳輕、財務槓桿失衡下,導致負
債高達三千九百億;加上在簽訂融資合約時,高鐵仍在興建期,導致銀行借款利率高。通
車後,營運收入一轉手就全進了銀行付利息錢。當時高鐵通車不過兩年,就已虧損六七五
億,賠掉了三分之二的資本額,瀕臨破產。
馬政府一上台,當時交通部長毛治國就把高鐵財改列為第一要務,歷經上百次的協商會議
,終於在二○一○年通過高鐵財改案,除了將折舊攤提的直線法改為運量百分比法,載客
量未達目標,折舊費用打折計算。並由台銀領軍的八大公股銀行簽訂新的高鐵融資重組方
案,採「前低後高」付息,這幾大措施幫高鐵一年至少省下兩百億支出。
也因為當時馬政府努力拆彈,高鐵才得以在兩年後「賺錢」,當時一位交通部高層就曾直
白地說,「找顆石頭來當高鐵董事長都會賺錢」;其後更將公股銀行認購的高鐵特別股轉
為普通股,在泛公股持股過半下,高鐵形同由民營公司變為國營公司,並在二○一六年股
票上市,營運也逐漸上軌道。
換言之,高鐵轉虧為盈絕大多數是歸功於高鐵財改,但某個程度也是全民為三千多億的負
債擔保。如今為了兌現蔡政府開出高鐵南延的政治支票,就算政府出資興建,但對軌道建
設有基本認知的人都知道,軌道建設不僅造價昂貴,後續營運維管經費才是驚人,絕對不
是「打平」二字如此簡單。
且交通部說高鐵只負責營運,不計折舊攤提,政府不會補助高鐵營運成本。請問,高鐵不
必負擔的折舊攤提費用難道會憑空消失嗎?不就是政府編列預算支付嗎?這不就是變相補
貼嗎?
想想,如果今天高鐵還是一家民營公司,基於公司永續經營與投資大眾權益考量,經營者
會對高鐵南延怎麼說?這恐怕才是高鐵南延的「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