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路上查相關資料,看到維基百棵有引用公務出國報告,
原本廁所預定設在1、3、5、8、10,其中頭尾為無障礙廁所,
但後來改為設置在2、5、9,只有5車為無障礙廁所
想請問為何要修改啊?原本方案怎麼看都不錯啊!
平均兩節車廂共用一個廁所,改成這樣廁所變少了,而且6-8之間的空缺完全沒有廁所,
特別是中間的7、8兩節車廂真的是去哪都不太順,
有在火車上上過廁所就知道其實在火車上走動滿不好受的,因為行進間一定會搖晃,
所以非必要不是應該儘量減低人在搖晃的車廂走動嗎?
而且通勤列車多數的空間都是提供站立旅客使用,尖峰時間想在車上走動幾乎不可能,
已經能想像尖峰時段如果剛好上了7、8車才發現自己的車廂沒廁所,
但又不能因為上廁所而遲到是什麼感覺了,想要上廁所但大家都站滿滿的
台鐵買車也不是第一次了,會做出這種決策且還通過無障礙審查應該是頭一遭吧
這麼明顯的規劃缺失應該是稍有搭車經驗的人都能想到的吧!
此外只給一節無障礙車廂也很怪,7-800是兩節無障礙車廂,
至於5-600就要看編組,是不是每一組都有一節無障礙車廂我就不清楚,
畢竟對不同功能的車輛細部型號沒太多研究,例如emu500之下的45et500等,
800設置於頭尾可以降低與其他旅客動線交錯,空間也比較好規劃,
且未來隨著高齡化,無障礙車廂使用率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不懂好的設計為何不保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