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Ww9QwZD ]
作者: tourism1003 (米叔)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太魯閣號事故滿百天 運安會「生還因素小
時間: Sat Jul 10 02:34:29 2021
新聞網址: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58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xPFq5EMxg
發表日期:
發佈時間: 2021-07-09 19:51 更新時間:2021-07-09 20:52
全文完整內容:
公視新聞網 首頁 / 社會 林珍汝 賴振元 / 報導
#太魯閣號事故 #生還 #調查 #車廂 #運安會
結論先講 - - -
4月2日太魯閣號事故,釀成49死、兩百多人輕重傷,明天就是事故發生的第一百天,罹難
者家屬痛心,也希望能找出這起事故的真相。花蓮地檢署四月份,已經起訴包商李義祥等
七人,台鐵日前也公佈12人懲處名單,但要找出釀成這起意外背後真正的結構性原因,國
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一直持續進行,抽絲剝繭,找出真相。
- - - - - - -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鐵道調查組長林沛達指出,「第六車的部分也是由右側的地方做
撞擊,包括在第七車的尾巴,第七車的尾部跟第六車的頭部這一塊,類似整個被削切的狀
況。」
運安會這天的目標,是紀錄車體所有損傷的事實,而要進入軌道工作,現場必須先斷電,
他們向台鐵爭取到四個小時。工程組利用要價三百多萬的光學雷達,鎖定當時在隧道中的
車廂逐一掃描,光達轉到的方向,人員必須完全淨空。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陳沛仲說,「跟著這個地方移動就不會被它掃進去,現在開
始在進行掃描。」工作人員跟著光達移動、或躲在腳架下,另一組人則手持GOPRO,詳細
拍下車廂的每個角度。兩台GOPRO從不同角度記錄車廂,就是為了建立3D模型,有了列車
的實際受損狀況,就可以釐清整個撞擊過程。
「生還因素小組」在現場的工作,就是鉅細靡遺記錄下車廂內的狀況。國家運輸安全調查
委員會研究助理徐淑娟表示,「360度的環景相機,它可以透過前後鏡頭把整個車廂360度
的影像都記錄下來。」
除了現場紀錄,「生還因素小組」還必須大量訪談傷者及罹難者家屬。透過訪談、調查及
歸納,要找出罹難者為什麼罹難,生還者又為什麼可以生還。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官楊啟良說,「未來在列車設計上,或者未來在乘客教育宣
導方面,可以如何去增加,即使發生同樣事故能夠提升這些乘客的生還機率。」
釐清事實只是第一步,運安會還必須研究法規、訪談相關人員,追查管理上的缺失。
備註:
一、"其實" 公視 獨立特派員在 6/2 的時候,播出了【太魯閣之慟 系列報導】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v=189479502951713
-
單元一|運安搜查線-
運安會如何抽絲剝繭調查太魯閣號事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zDAFz3COA
-
單元二|台鐵公司化之路-
三年內讓台鐵走向公司化,面臨哪些狀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SK2JtMsGiM
-
單元三|火車之傷-
一場火車翻覆意外,造成罹難者家屬留下巨大陰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n8Ek-V1LI
二、太魯閣事故在今天,已經滿一百天了,
在 02:34 這個時間點,以"太魯閣"當關鍵字,
稍微整理了一下另外也有持續關注這個事故的新聞報導
聯合報 獨/太魯閣號出軌滿百日 罹難者家屬慟被遺忘:好像不曾發生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5589477
在現在大部分的記者應該都在關注採訪疫情相關的報導下,
不確定白天之後,還會不會有更多新聞繼續報導後續,
不過看起來 7/14 的 獨立特派員 ,應該也會有一個後續的專題報導。
在八卦板上用"太魯閣"搜尋後,得到最後一篇『還有人記得太魯閣嗎?』是在 6/8 後,
其實現在還是有新聞媒體會持續追蹤,還是會有人持續記得,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