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新聞看到爭論都沒感覺,自己遇到一次就很有感。
之前帶小孩(兩歲兩個月)出遠門都是自己開車,搭大眾交通工具最遠是高鐵台北到桃園,
20幾分鐘吃吃餅乾看看風景一下就過了,也都順利度過搭車時間。這次去台中是非旅遊行
程,平日下班後出發,第二天晚上回程。因為會去的地點都在火車站步行20分鐘內,而且
下班還要塞車去台中實在太累,所以決定搭火車。
去程的時候搭143次(EMU3000)的親子座(多功能車廂)。上車先吃晚餐,吃完後小孩開始嘰
嘰呱呱,但因為前、後座位的兩對阿姨也都在聊天(正常音量),所以我們的聲音也不會算
特別突出。坐不住的時候就帶他到車室外無障礙廁所旁的走道晃晃,這趟車程算順利度過
了。
回程能選擇最早且有親子車廂的班次是138次,但八點多到台北對幼兒的作息有點偏晚,
本來考慮坐高鐵縮短乘車時間,但想到要推著嬰兒車和行李轉乘,加上前一天還算順利的
經驗,於是當天早上才決定訂時間和速度都很合適的136次普悠瑪。上車後吃完餅乾又開
始嘰嘰呱呱起來,看到頭上的閱讀燈要問一問,看到窗外的月亮很開心,看到車窗上自己
的反射便開始在裏頭找爸爸媽媽。因為普悠瑪不適合走動,所以他有點躁動,一直想站在
大人腿上。與前一天不同的是,整個車廂除了我們幾乎寂靜無聲,其間小孩有過一次尖
叫,因為我要他小聲一點的時候去摀了他的嘴。一陣子後,左前方座位的一位年輕女生說
話了:可以安靜一點嗎?別人都不用休息嗎?於是媽媽立刻把他抱出車室,接下來是門外
傳來崩潰的哭聲(抱歉了門邊幾排的乘客)。媽媽後來說車室外很冷,而且小孩說很怕被抱
著然後火車搖晃的感覺(普悠瑪的關係?)。就這樣一路從通過竹南抱到桃園開車,哭累了
才回來(請別炮爸爸怎麼不抱,我中間有去要接手,但是小孩崩潰的時候只給媽媽抱)。回
來後母子手上多了兩顆水煮蛋和一顆橘子,媽媽說是一位阿姨拿出去給他們的。阿姨還拿
了一個可能是禮盒外的紙袋鋪在地上要給他們坐,不過那位正逢豬狗嫌年紀的孩子要媽媽
站著抱,沒有使用到阿姨的好意,但身為心累的父母,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謝那位阿姨。
我沒有要埋怨那位女生,畢竟是我們影響到別人。錯在於我自己的失算,雖然我們從一開
始就不斷告誡小孩要小聲,但對於兩歲的小孩效果實在有限...
這幾天一直在想"親子車廂"這件事。目前台鐵的親子車廂大多是PP附掛,車次不多且行車
時間較長。偌大的遊戲空間雖然友善,但對父母而言不僅非必要,浪費空間的疑慮反造
成"疏運期改做為一般車廂",這點過去也一直引起兩派的爭論,實際應用上並不方便。
EMU3000的多功能車廂是很合適解決方式,但在能見度超高的今天,親子座卻只被限定在
極少的車次中。當然全面開放意味著輪椅使用者有較高的機率受到噪音干擾,這樣也不公
平。若能將多功能車廂區隔成兩半,一半為輪椅座及陪同座,另一半為親子座,中間以玻
璃牆和玻璃門隔音,這樣可共用無障礙設施及空間,玻璃牆維持車廂的通透感,又可減少
噪音干擾。當然這是我自己幻想的,改裝實務上的難度需要評估,但我想應該比當初改裝
PP親子車廂簡單。
最省事的方式就是在每列車中指定一節"非靜音車廂",帶小孩的、愛講電話的、想聊天
的,甚至坐車還要開直播的通通集中在一起。現在訂票時都可以選期望座位,太晚訂票被
劃到非靜音車廂也可以事先得知。
寫到最後先來打個預防針,可能很多人會說"不會教就不要生"之類的話。如果小孩大到一
定年紀還吵鬧我就認了,不過學齡前的幼兒或嬰兒,除非用虐童的方式也只能不斷口頭告
誡,告誡到別人可能覺得父母比小孩還吵都還不一定有效。不過我也從不認為別人的體諒
是義務,所以在小孩大到一定年紀之前我是不敢再帶去坐長途大眾交通工具了。自己開車
就累一個晚上,這樣搞一次不但沒輕鬆到,心累得更久...
雖然我決定自駕,但還是希望主事者不論台鐵或高鐵能夠更用心規劃親子乘車這件事,爭
議事件屢見不鮮,實在是很不健康的社會現象。不然乾脆販售親子站票,反正位子買了也
坐不到,甚至連車室都進不去,現行站票沒有折扣,看在還要抱著小孩的份上票就給點折
扣好嘛?或是更極端點反向操作,完全禁止X歲以下兒童乘車,雖然會引起爭議,但也會
有另一群廣大媽媽們的支持,逢年過節有個完美的理由不用回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