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1日16:24
台灣公路擘畫者張浵,於9月8日凌晨零時54分過世,享年98歲。張浵兒子、鐵工局技術員
張季倫說,父親9月5日校正剛完成的《台灣公路歷史》一書,並交付印刷後,於9月6日深
夜3時多,因心肌梗塞倒臥在臥房,母親於清晨5時多發現,緊急送醫後,於9月8日凌晨零
時54分過世。
張浵是於民國9年11月11日出生,1942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進了中國長春鐵路管
理局,1949年來台灣,進入高雄市政府,替高雄道路取名一心、二聖到九如、十全,成為
高雄市的城市特色。
1955年他到台灣省公路局工作,為建立公路管理制度,花7個月,把當時2600多條公路路
線畫成十萬分之一的路線圖,在航照圖還不發達的年代,這張全台公路路線圖彌足珍貴,
也是台灣史上第一張公路圖。他並將台灣南北向公路編成單號、東西向公路編成雙號,更
提議公路收費制度。
他也長期參與公路規劃,歷經十大建設、十二和十四項建設之各項公路計畫及台中港、蘇
澳港、花蓮港、北迴鐵路、南迴鐵路等台灣重大交通建設之規劃與督導工作,1988年從交
通部退休後,受交通部邀請當任20多年顧問,規畫全台與高速公路連結的十二條快速道路
,發揮公路轉運功能,解決了都會區塞車的問題。
交通部於2012年有「公路界奧斯卡獎」之稱的金路獎時,首次增設第一次設終身成就獎,
並將該獎頒發給張浵。該獎是台灣公路、鐵路和捷運系統等交通單位的最高榮譽獎項。
公路總局於2015年5月出版《台灣公路人─張浵回憶錄》中,擷取張浵的「平凡的人生,
不凡的公路精神」部份自述,如下:
「我是個平凡的人,一生都在為人作嫁,從沒有做過機關首長。在46年的下式公務生涯裡
,總是站在輔佐首長的立場, 出謀獻策,運籌帷幄;甚肺就算是我從頭到尾一人完成的
,也要歸功於首長的領導有方才能成功。如有疏失或失敗,則一人承擔,從來不曾諉過予
他人。
我也是平實的人,做任何事都要先設定構想、實施步驟,然後一步一步踏實地逐步完成,
。在推動中間遇到困難、挫折,我會設法克服,直到達成目標為止,所以主持的會議,不
會議而不決;我推動的計畫,不會沒有結果而半途而廢。
我更是平淡的人,從事公務以來,從未爭取過任何官位,每次職位的調動、安排,都是由
長官斟酌決定,甚至發表後才知道。我不是不通人情的人,朋友來看我帶些禮物,我都欣
然接受並表示感謝;若是有朋友帶他的朋友來,夾帶送錢的話,我會在第二天以『歸還借
款』的名義用掛號寄回去,這樣既可以留下紀錄,也不會傷了對方的尊嚴。」
公路總局表示,張浵是台灣公路活字典,是台灣珍寶,他的過世,令人惋惜。公路總局員
工這二天聽聞張浵過世消息後,驚呼顧問不是正準備出版新書,對顧問的離世,非常難過
。(戴安瑋/台北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911/1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