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942/7171788
人本交通難題/遏止車禍悲劇 專家提2項路口設計有效「人車分離」
聯合報 / 記者楊竣傑
2023-05-17 21:22
台南3歲女童遭左轉汽車撞死後引發眾怒,交通部以最速件請地方政府檢討行人專用時
相或早開時相,看似快速因應,但台北市早在3月就於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口試辦行人
專用時相,無任何配套,車流回堵半小時,一試辦就破功,凸顯各地相關措施一旦引
發大塞車,各地民怨勢必席捲而來。專家分析,關鍵除了轉向管制,若沒有道路工程
結合專用時相,恐難真正達到人車分離效果。
5月8日中午,一對母女行經台南市北區忠義路、成功路口的行穿線時,遭幾乎未減速
的左轉車撞上,3歲女童亡、母重傷住院,社會對於台灣頻頻發生行人走在行穿線上
,卻遭遇死亡車禍的悲劇,感到既無奈又憤慨,民眾忍不住發出怒吼。
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5/17/realtime/22108345.jpg
台南市交通局於3歲女童死亡事故後盤點,舊城區完成第一階段行人專用時相路口盤
點,優先啟用兩處路口 。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女童之死 促交長推行人專用時相
這一吼,吼得交通部長王國材立即要求全國22個縣市推動「行人專用時相」或「行人
早開時相」。交通部本月10日就以「最速件」發函給各地政府,公文內寫道:「請貴
府在極短期內,全面檢討號誌化路口之人車流量與危險性,推動行人專用時相(車行
號誌全紅)或行人早開時相,以確實保障行人安全」。
看似大刀闊斧,但長期關注公路、道安發展的團體「公路邦」副邦主邱正智直言:
「一旦遇到大塞車,民眾抱怨連連,地方政府可以撐多久?」
北市試辦 忠孝東路回堵約30分鐘
台北市3月就曾在忠孝復興站路口試辦行人專用時相、車行號誌全紅,一試辦,就破功。
由於忠孝東路、復興南路路口,常發生右轉車不禮讓行人,東區商圈發展協會認為此
處行人、行車較多、易交織,建議設置行人專用時相。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選擇
3月4日傍晚5時至7時,試辦行人專用時相,藉此評估車流影響情況。
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5/17/realtime/22108347.jpg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曾於今年3月4日在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口,試辦行人專用時相
,但因車流回堵至建國南、北路而破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此處不僅車流量大,行人也多,因此行人等待秒數約40至50秒,原本行車等待約
100多秒,實施行人專用時相後,行車要等待120秒。僅試辦一天,車流就回堵到約
650公尺外的建國南北路,回堵時間約30分鐘,因服務水準降低,評估後決定不再辦理
雖然王國材欲在全國推動專用時相政策,也預期車輛須犧牲停等時間、盼社會支持,
但北市在大型路口試辦行人專用時相就破功,邱正智認為,若無相關配套,幾乎可預
見服務水準下降、駕駛抱怨的壓力,將衝擊地方政府。
設專用時相 須考量周遭連鎖反應
雖然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日前在立院受訪時指出,全台已有19縣市有相關設施,將
有547處路口實施行人專用時相,另933處路口實施行人早開時相,但邱正智提醒,適
合實施專用時相的路口應為行人流量夠大、也要考量是否造成周遭路口連鎖反應,最
適合的地點應為信義計畫區,因車流即便壅塞,卻不會影響周邊幹道,也可保護流量
大的行人。
邱正智認為,忠孝東路是主要幹道,車流量大,是穿越車流,但基於民眾便利性,每
一條路都可讓車輛右轉,他就提出不開放每個路口右轉的建議,讓車流單純化,雖然
駕駛看似得犧牲一點便利性,到下一個路口再右轉,卻能提升效率與行人安全。
邱正智帶著記者到2020年曾發生貨車「切西瓜」左轉撞死女子的捷運環狀線幸福站外
、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與幸福東路口實地勘查,他站在連結捷運站的人行天橋上表示
,這個大的路口,更需要交通工程配套。
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5/17/realtime/22108344.jpg
新莊區思源路與幸福東路若未搭配交通工程、行人庇護島等,即便有行人專用時相
,因行穿線過長,行人不易通過,恐會進退兩難。記者楊竣傑/攝影
庇護島+分段號誌 改善行人安全
邱正智跟記者目擊許多車輛要從幸福路左轉至思源路時,行經當年發生事故的行穿線
,依舊「切西瓜」壓過槽化線,若行人剛好穿越可能就被撞到。他認為,與其談行人
專用時相,若行穿線退縮後改為Z字形,行人可以搭配兩段號誌過馬路,避免因行穿線
太長,反而進退兩難。他也提到,這一處反而更應增設實體化的行人庇護島,或在槽
化線旁增加軟桿保護,也增繪轉向導引線、幸福路與幸福東路口號誌專用時相改為輪
放。
邱正智也提到,去年豐原客運在台中學士路、英才路撞死母嬰的地點,行穿線過長卻
無庇護島,就算專用時相,附近看病的長者也走不完,透過道路工程與行人庇護島,
結合行人專用時相或行人早開時相,才能讓行人更安全。
臉書粉絲專頁「標線改造台灣路」日前發文提到同樣的概念,文章指出只用專用時相
是治標不治本,設置足夠寬的行人庇護島,就可以設計「行人分段穿越」號誌,不會
影響車流紓解的同時,也能提高行人穿越的效率,達到「人車分離」。文章提到,行
人分段穿越的號誌,可讓行人綠燈的時間更長,例如車輛不管直行、右轉或左轉,都
有行人可以通過的時間,既能不影響行車效率,也能保護行人。
這些解方,政府聽得進去嗎?道路終究是系統,無法只靠單一方法就能兼顧效率與安
全,標誌、標線、行人庇護島,都得通盤考量與規畫,否則每次事故後提出的改善方
式,一旦遇到阻力就難以執行,行人在路口,依舊是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