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貴版,鄙見請多賜教
最近發現北市府有一款歷史地圖網站,可以看到多年前的空照圖,我想以此為切入點看看
多年來道路設計的實踐情形。
下圖是1968年 仁愛路三段與安東街、復興南路一段 仁愛路似還沒實施單行道
https://imgur.com/qasRO3f
似乎可以看見當年已有公車凹槽 不過以前沒有公車專用道 這樣可能也僅是避免公車停車
造成後面塞車而已
但公車凹槽上面沒有跟人行道連接的地方 不知道是希望民眾要怎麼上公車站XD 難道是要
直接穿越慢車道或是踐踏分隔島草皮嗎?(現在草皮起碼理論上禁止踐踏、跨越)
另外,可以看見人行穿越道(虛線)是畫到安全島的內側,似乎會比畫在外面安全一點,但
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的錯舉。個人感覺應該是有意,因為這樣需要安全島最邊邊要填起來
才能方便行人走過。
可以看出安東街的東邊有圳道通過,但仁愛路北側慢車道如果直行感覺有摔落圳道的危險
不知道當年是否設有欄杆,可能要年紀稍大的人才能解惑
左轉專用道的停止線有畫在人行穿越道一段距離以內 但仁愛路的路幅為60米 不管怎麼畫
可能左轉都是有點挑戰性 而且這個路口還有左轉安東街跟復興南路的不確定性
安東街有個很靠外的電線桿(在字樣旁邊) 而且裡面郵局的車輛竟是車頭對外停 而非並排
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