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要表達的也多了些,只好花時間另寫篇回應,供討論與參考
1.姿勢跑法三要素
(標題
姿勢跑法3要素 認識完美的跑步技術
...運動筆記 . 部分摘錄)
前進動能來自重力 而非自己的肌肉
「關鍵跑姿、落下、拉起」,三個簡單元素構成的姿勢跑法,
羅曼諾夫博士說:「跑步的前進動能主要是來自於重力,而非自己的肌肉。」
所以你會發現,不論你過去怎麼訓練你的下肢肌肉、練習「推蹬」,
對跑步速度、持久度的進步貢獻相當有限。
2.
速度跟穩定性是訓練出來的
速度~間歇訓練200,400,800,1k
慢慢加強,沒有捷徑,也別躁進
穩定~是長時間累積,
肌力成長,心肺提昇,
足夠負荷強度,才能增長時間
3.
若單以磨損點集中在圖片所見位置
好比,拿原規畫圓,畫一次,紙張只有一個為細小針痕跡,
同樣的地方,畫上了好幾次的圈圈,想必,
紙張要破一個大洞了。
4.
重心轉移練習
要避免ITBS確實是前腳掌
(前提也是要基本的大小腿,肌耐力足以負荷)
而會發生足底筋膜炎卻也是前腳掌
(過度依賴前腳掌,長時間距離下,
足底筋膜受不了,試想你長時間墊腳再走路,能保持平衡嗎?)
重心轉移差別在,
"提起","放下",>>>>>>落下; 拉起 (書提的三要素中之兩項)
提起(拉起)>>>髖關節(屁股兩側),帶動左右大腿往前
放下(落下)>>>身體微前傾(保持正直),""腳落下只是支撐""
身體會因前傾而自然產生動力
接觸地面後,前腳掌 立即 分散壓力 給雙腳的左右側及後腳掌
5.
步頻訓練
剛開始容易會為了達到高步頻,縮小步輻,
縮小步幅也沒錯,但卻為了達到高步頻
容易採用推蹬的方式來達到快速轉移雙腳,
但實際想想,那樣會輕鬆自然嗎?
實際上用前傾是能達到高步頻的,
轉換雙腳是需要足夠的肌耐力去支撐,
你試試快速跑1k,步頻是可以自然達成175~185,
要跑快,頻率自然會加快,
再者推蹬這動作,
頂多在剛起跑或者加速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但是你可能會需要保持在一直在起跑,或者一直加速的情況下嗎?)
6.
請放輕腳步
這樣你的鞋子還會磨損那麼快速就....
不信,去操場看人跑步,
看看有沒有人,
腳步那麼沉重(腳步落下時很大聲)
又能高速跑的輕鬆愉快
※ 引述《justbreathe (6軏)》之銘言:
: 這雙穿2個月
: 跑過一場全馬
: 哩程數累計約 150 左右
: http://i.imgur.com/xWUrR4X.jpg
: http://i.imgur.com/qZu02ue.jpg
: 我現在都會磨左右兩側的小腳趾處
: 記得之前都是磨後跟比較多
: 自從換了跑姿就磨的地方也不一樣了
: 每個人的跑姿都不一樣
: 速度跟穩定性也不同
: 有跟幾位好友討論過
: 基本上磨損那個位置是正確的
: 但我很像太多了點
: 想請問各位跑友有不同意見嗎
: 交流一下吧
針對看到的底下幾點,做上文的回應
最近幾雙都是磨小腳趾處
但我會覺得太多是因為
平均都150-200公里鞋子就得換了
除了磨損的小腳趾處
其他的地方都是新的一樣
最近把重點放步頻182-190之間
所以步距會變短
不曉得會不會有內旋來不及翻正的影響
因為自己的習慣是拉高步頻
所以縮短步距
所以如果把腳往後收(屁股靠
重心會較後面
步頻會變少 步距會變大
覺得這樣比較累……(個人不習慣
(徐國峰跑步的那本書
推 ccl007: 有受傷嗎
有耶
好一陣子了
足底筋膜炎跟輕微itb
但也好很多
只是練習的量大的話
就會又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