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urtleplus (Above and Beyond)》之銘言:
: 最近看了這篇文章:
: http://tinyurl.com/j4o8w6w
個人認為這篇文章不適合給初階、中階跑者,而是給有世界級水準的跑者。
以下為隨意重點整理,英文不好,有錯請指證。
1.速度(pace)比距離重要,特別是(mp,marathon pace)
先認真測一趟10K,然後去網路換算你的馬拉松預期完賽時間。
在夠長的距離為前提下,肯亞人都跑「對的」速度,比如4*6K(mp),這效果會比單純
輕鬆跑32K要好。越接近比賽越多MP的練習。
2.進步不是一蹴可幾,休息和訓練一樣重要
不會有人連續兩天重課表,也不會有人期望練一個月就能達標,相信大家知之甚詳。
************************************
非賽季階段(? the global period)的重點訓練
常見的有:不太輕鬆(moderately)的長距練習、耐力跑、快速持續跑(tempos)等。
(PS:文內沒寫各項練習的距離)
另有:
增加最大攝氧要以快速(short speed)及低強度開始,慢慢增加距離並降低速度。
如:5*300m進步到6*400m;
2000m拆成5*400m(hmp-half mp)趟間20-30秒跳躍練習。
重點賽事前三個月(the specific period的訓練)
1.fast long runs
以95%的MP跑17-24miles。比方目標用pace4跑完全馬,那就用pace4:10左右跑27-38K。
2.以比MP稍快的速度跑3-7K的間歇,趟間慢跑1K,單日里程要累積到16miles(25.6K)。
或是6K-5K-4K-3K-2K-1K的金字塔練習,趟間慢跑1K,速度要越來越快。
3.以110%的MP跑16K,或是10*1.6K(15K pace)等。
4.可以早上輕快跑7miles,再跑6miles(hmp);下午輕快跑7miles,再跑5*2K(10K pace)
業餘跑者生活優先,為避免降低生活品質,可以自行降低練習距離與練習份量,
比方說4*6K吃不下,就用6*2K開始;32K跑不完就跑21K等。
個人感想:
在溫度動輒30度的高雄春夏,自己是完全不可能吃下這些課表,即使是冬天也無法辦到。
比較相近的是:三月開始,因家人生活作息問題,自己能出門跑步的時間被壓縮得很緊,
練習改為每天半小時的配速跑;四月氣溫升高,慢慢降里程加速度,目標為提升5K成績;
開始常常一天只有6-11K的練習量,一半是熱身收操,主菜單則用5KPB左右的速度去完成,
主菜單單次為3K,偶爾5K,或是3K-2K-1K的小金字塔。很累,但進步幅度還挺滿意。
預計九月開始參加半馬賽事,一個月兩場以賽代訓,重點目標全馬賽事則在明年二月。
所以八月會開始輕快跑長距離,九月開始用MP跑半馬賽,照準備時間看來應是足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