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關於觸地時間的討論

作者: life5592457 (戴)   2017-08-24 20:41:39
小弟最近入手了Garmin F935跑錶
開始接觸科學化訓練
也有購買許多與跑步有關的書籍閱讀
希望自己能在訓練後能完成初馬
在分析自己跑步數據時
對於觸地時間這一項有些疑問
小弟的跑力值約45
在用4:40左右的T速度跑時步頻約為182 觸地時間約228毫秒(ms)
在用3:30左右的R速度跑時步頻約為193 觸地時間約200毫秒
在RunningQuotient的網頁上有一個觸地時間的參照表
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article/single/48
對照網頁的表小弟都屬於差那一級
我的疑問點在於:
1. 此表對於觸地時間優劣的分級為何是使用心率區間而不是用配速時間?
2. 若速度沒有達到一定水準,觸地時間是否也無法有效縮短?
徐國峰教練的書中有提到
全馬紀錄保持人Dennis Kimetto的配速為2:55
觸地時間為162ms,騰空時間亦為162ms
換算步頻約為185,相當於每一步占用的時間為324ms
這個324ms即為觸地時間與騰空時間總和
當觸地時間越短,騰空時間就會越長,跑速理論上也會更快
但是對每個人而言相同的心率區間跑速不一定相同
對世界紀錄保持人來說這樣的速度可能是他的M或T配速
根據RQ表格觸地時間分級
世界紀錄保持人的分級為菁英(M配速的情況)或僅為次兩級的良好?(T配速的情況)
如果連跑出世界紀錄當次的紀錄來看都只有良好級別
那這個參考表格也太嚴苛了XDD
今天假設有一個跑者步頻也為185
他如果能將觸地時間也縮短到162ms
是不是代表他此時的跑速可能也趨近於2:55呢?
但是假設這樣的跑速對他而言已經到達了I甚至R強度的心率區間
在RQ網頁的觸地時間分級來說
與世界紀錄保持人相同的速度與觸地時間,表現僅為良好而已
回到問題一的部分,在這樣假設下
若用心率區間去做觸地時間分級
兩個人(一般人跟世界紀錄保持人)在同樣的跑速下
同樣的觸地時間卻可能會有不同的分級
這樣感覺網頁上觸地時間的分級就不只有評估到"技術"的層面
也牽涉到"體能"的層面
跟另外一個評估"技術"層面的移動參數(垂直震幅/步幅)相比
對於評估"技術"的專一性是否沒這麼好?
想請問我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
回到問題二
今天假設一個跑者在跑E或M強度的LSD
步頻跟世界紀錄保持人一樣是185
速度為5:00
觸地時間卻跟紀錄保持人一樣是162ms
是不是代表他花了太多能量在騰空,卻沒有轉換成往前的動力呢?
才會造成一樣的步頻、一樣的觸地與騰空時間
卻有5:00跟2:55的速度落差
這樣他的移動參數(垂直震幅/步幅)反而可能會很差
所以他可能在觸地時間表現是菁英級別,移動參數卻可能是差的級別
這樣在評估"跑步技術"的層面是否會有盲點?
因此,觸地時間極短(即跑步技術高超?)但是跑速卻不快的跑者是不太合理的?
但是移動參數極佳,跑速不快的跑者應該是存在的?(即技術佳但體能不好的跑者)
小弟想請問各位前輩的是:
是否不需要特別去在意觸地時間的分級
(畢竟小弟被分類到最差的級別XDD很難不去想要如何進步)
在照著菜單訓練了一陣子當自己的體能跟肌力提升後
能夠用同樣的步頻、同樣的心率區間跑出更快的速度
觸地時間自然而然就會下降?分級自然就會上升
亦或是我需要多去練習跳繩或肌力訓練縮短自己的觸地時間
跑速會因此而進步?
感覺觸地時間與跑速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XDD
到底是先有高跑速才有低觸地時間
還是先有低觸地時間才有高跑速
好像有點無法釐清
不知道表達的夠不夠清楚
請各位前輩能不吝賜教
作者: kaifrankwind (大師兄)   2017-08-24 23:06:00
也想太多了吧XDDD 雖然光從數據看 理論上是有很多可能性 但實際上人體的生理限制會再排除掉一些可能你不太可能只把[低觸地時間]跟[高騰空時間]其中一項練到極端才去提升另一項 頂多是一項些微提升後變成提升另一項 所以真的不用過度在意單一數據仔細去想馬克操 熱身操(drills)之類的訓練 有些用意就是加快步頻(降低觸地時間) 有些就是加大步輻(提升騰空時間) 那一整套練下來不就是都練到了嗎?
作者: sky7338 (自己人生自己拼...)   2017-08-25 00:34:00
不能只看單一數據啊.......
作者: nnan (Crucify my love)   2017-08-25 09:54:00
依姿勢跑法的要領,速度要快前傾角也是關鍵之一,不能只看單一數據 或許你這篇文章可以fb私訊徐教練跟他討教
作者: ppit (無所謂極限只有劃地自限)   2017-08-25 09:58:00
速度越快觸地時間必須越短 反之 觸地時間越短速度不一定越快例如跳繩就是 觸地時間短速度趨近於零 因為你的質心沒位移至於速度越快觸地時間必須越短 你想想看騎車時沒減速的情況腳從觸地到離開 "受限於跨距"你能有多少時間接觸地面?真正關鍵數據是"觸地騰空比" 可以用多短的觸地換多長的騰空?Usain Bolt用78ms觸地能換156ms騰空並持續維持到終點Belele可以用130ms觸地時間換155ms騰空時間維持5000m,10000m
作者: runnersheep (甜芋頭怪獸)   2017-08-25 12:07:00
935測量數據只能做參考,我去參加姿勢跑法課程,教練以攝影方法量出來的觸地時間比935測量的短了約70ms,對業餘跑者來說,以固定方式去測練習過程的各種數值變化才有參考的價值,而鍛鍊以加快腳的上抬,增加身體前傾角度,並減少能量的浪費則是手段。
作者: life5592457 (戴)   2017-08-25 18:31:00
感謝各位前輩的解說 我受益良多 繼續努力練跑X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