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46(樂廣難比李重)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4-02-09 17:58:47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這則《世說新語》故事中的人名比較麻煩。
: :  「謝公」指東晉名相謝安。
: :  「遏」指謝安的姪兒謝玄。
: :  「胡兒」指謝安的另一個侄兒謝朗,
: :  他與堂姊妹謝道韞合力演出「灑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 :  的著名場面。
: :  「李弘度」指李充。
: :  「平陽」指李充的伯父李重,李重仕官當到平陽太守,
: :  因此這裡以『你家的平陽』(卿家平陽)來代稱。
: :  「樂令」指西晉名士樂廣,板上已曾介紹過他。
: :  「趙王」指西晉八王之亂的要角之一:趙王司馬倫。
: :  之所以會貼這則《世說新語》故事,
: :  原因在於李重是曹操麾下將領李通的曾孫,
: :  李重的侄兒李充(李弘度)則是李通的玄孫。
:   補個李通及其子孫的族系圖:
:    李通┬李緒─李秉┬李重─李式
:      │     │
:      └李基   ├李尚
:            │
:            ├李矩─李充─李顒
:            │
:            └李嶷
:   李通字文達,小字萬億
:   李秉字玄胄。
:   李重字茂曾;李尚字茂仲;李矩字茂約。
:   李式字景則;李充字弘度。
   關於「李重」及其曾祖父曹操部將「李通」的籍貫,
   有一點小問題。
   《三國志‧魏書‧李通傳》說:
    「李通字文達,江夏平春人也。」
   《晉書‧李重傳》則說:
    「李重字茂曾,江夏鍾武人也。」
   一般而言,同個家族的人物,
   籍貫資料所列的郡縣名稱,通常會是相同的;
   如果有不同的情形,有可能是郡縣的行政區劃上發生過變化。
   李通、李重都被記載作江夏郡人,這部分沒問題,
   差別發生在「縣」這裡,
   兩人分別被記載作「平春」縣及「鍾武」縣人。
   若去查史籍中的郡縣沿革記載,
   可以看到:
    《漢書‧地理志》的「江夏郡」所轄的諸縣當中,
    有「鍾武」縣,沒有「平春」縣。
    而在《續漢書‧郡國志》(記載東漢的州郡縣等地方行政區劃資料)裡,
    「江夏郡」所轄的諸縣當中,「鍾武」縣不見了,「平春」縣則名列其中。
    到了《晉書‧地理志》,「江夏郡」下面則與東漢時相同,
    轄有「平春」縣,而無「鍾武」縣。
   如此一來,照理說《晉書‧李重傳》也該記載李重為『江夏平春人』才對嘛。
   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卻是《晉書‧李重傳》說李重是「江夏鍾武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
   難道是西晉曾經有某段期間,
   又把「平春」改成西漢時所用的「鍾武」這個縣名嗎?
   查閱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西漢的荊州江夏郡鍾武縣,
   與東漢、三國曹魏時的荊州江夏郡平春縣位置接近。
   不過,這部地圖集的曹魏時期並未畫出「義陽郡」,
   西晉時期則把平春、鍾武等地均劃入「義陽郡」,
   (會在圖中列出「鍾武」,大概就是因為看到了《晉書‧李重傳》的說法)
   這裡面恐怕都有些蹊蹺。
   實際上,曹魏時應該已經新設義陽郡了。
   記載南朝劉宋事蹟、制度的《宋書‧州郡志》,
   說義陽郡「魏文帝立,後省,晉武帝又立」,
   但是並未說明曹魏時究竟是在何時省罷義陽郡,
   而從史籍上,也看不出有在曹魏時期省罷義陽郡的跡象;
   《宋書‧州郡志》所謂義陽郡「魏文帝立,後省,晉武帝又立」之說,
   看來似乎有商榷的餘地。
   再加上從《三國志‧魏書‧王基傳》裴松之注引司馬彪《戰略》的記載來看,
   (司馬彪就是前面所引記載東漢事蹟的《續漢書》的作者)
   一直到曹魏末年(景元二年;公元 261 年),都還有「義陽」郡存在,
   《中國歷史地圖集》在曹魏荊州的部分不畫出義陽郡,
   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曹魏時期的荊州,是欠缺代表性的。
   《晉書‧地理志》記載晉武帝在滅了孫吳之後,
   分「南陽」郡新立「義陽」郡;
   但實際上,西晉自始即有義陽郡,
   (演義裡頗有戲份的司馬望,在晉武帝篡魏開國後便被封為義陽王),
   若說晉武帝在滅吳之後對義陽郡如何如何,
   恐怕頂多也只是調整其行政區劃而已,
   其實際情況很可能是調整義陽、江夏兩郡國各自的屬縣管轄,
   將江夏郡境往新取得的長江南岸擴張調整,
   義陽郡也隨之往南擴張轄地;
   《宋書‧州郡志》中說平春縣在西晉的《太康地志》中隸屬義陽郡,
   很可能就是這波行政區劃調整的結果,
   將東漢、曹魏以來一直隸屬於江夏郡的平春縣移歸義陽郡。
   在這樣的情況下,《晉書‧李重傳》說李重是「江夏鍾武人」,
   (《晉書》中還有一篇〈張光傳〉,
    在記載張光的籍貫時也說他是「江夏鍾武人」~~)
   而「鍾武」縣並未見諸《晉書‧地理志》的記載,
   猜測「鍾武縣」在西晉初年或許曾經短暫設置,
   或者說是使用「鍾武」這個縣名,但後來又罷廢或改名;
   且有可能其實就是在「平春」、「鍾武」兩個縣名中間改來改去,
   實際上「平春」、「鍾武」兩縣管轄的大致就是同一塊地方。
   之所以使用「江夏鍾武」的說法,
   則或許是因為平春縣後來變成義陽郡(或者說是「義陽國」)的屬縣了,
   實際上該說是『義陽平春人』,
   但這麼一來就等於是把祖先歷代標舉的「江夏」郡望給丟失了,
   因此才折衷改了個「江夏鍾武」這個曖曖昧昧的說法來自我標示。
   若是如此,那麼也不無可能此說法是直取西漢時期才存在的『江夏郡鍾武縣』,
   而未必是西晉初年還曾用過「鍾武」這個縣名。
   《世說新語‧言語》80「李弘度常歎不被遇」這則故事裡,
   劉孝標注引《晉中興書》說李充是「江夏郢人」。
   關於這個不同說法,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篇研究文章:霍麗麗〈李充研究〉,
   (可下載:http://ppt.cc/pxil;
    文中關於李充籍貫的意見,有興趣的板友也可仔細看看)
   裡面引用了王運熙、楊明《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的意見,
   認為《晉中興書》說的「江夏郢人」,實際上應作「江夏『鄳』人」。
   鄳(音ㄇㄥˊ)縣從漢代以來就一直是江夏郡的屬縣之一,西晉時期亦然,
   蜀漢的費禕就是江夏郡鄳縣人。
   如果《晉中興書》的說法可信的話,
   我認為較可能是李充家族仍以江夏平春為其郡望,
   但實際上到了李充的時候,他的家族已經移居到江夏郡的鄳縣去了;
   換句話說,江夏郡鄳縣可能正是李充家族當時實際上的住居地。
   此外,西漢時期的零陵郡(黃蓋、蔣琬的故鄉),
   也有一個「鍾武」縣,
   不過在東漢順帝永建三年(128)被改名成「重安」縣。
   對照西漢時的江夏郡鍾武縣,似乎也在東漢初被改成「平春」縣,
   (或是罷廢鍾武縣,另於鄰近處覓地新設置「平春」縣)
   究竟為什麼「鍾武」縣這個縣名沒有被留用呢?
   是不討喜還是~~??
        
作者: duke7814 (Vanilla)   2014-02-15 09:55:00
推 十分詳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