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臧霸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5-04-16 20:27:13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父戒,為縣獄掾,據法不聽太守欲所私殺。太守
:   大怒,令收戒詣府,時送者百餘人。霸年十八,將客數十人徑於費西山中要奪之
:   ,送者莫敢動,因與父俱亡命東海,由是以勇壯聞。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
:   拜騎都尉。遂收兵於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
:   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悅之,
:   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太祖以霸為琅邪相,敦利城、
:   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太祖之在兗州,以徐
:   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後兗州定,翕、暉亡命投霸。太祖語劉備
:   ,令語霸送二人首。霸謂備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
:   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願將軍為之辭。」備以霸言白太祖,太祖
:   歎息,謂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願也。」乃皆以翕、暉為郡守。
:   時太祖方與袁紹相拒,而霸數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
:   太祖破袁譚於南皮,霸等會賀。霸因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太祖曰:「
:   諸君忠孝,豈復在是!昔蕭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純焚室輿櫬以從,而
:   光武不逆,吾將何以易之哉!」東州擾攘,霸等執義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
:   ,皆封列侯。霸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又與于禁討昌豨,與夏侯淵討黃巾餘賊
                          ^^^^
    網路上也可以找到一些文章在討論「昌豨」。
    在《三國志》裡面,「昌豨」又被記載成「昌霸」,
    出現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劉備的傳):
     「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
      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
    《三國志》裡明確記載昌豨反抗曹操有三次,
    上面這段是第一次,後面兩次的詳情則分別記載於張遼、于禁的傳裡,
    昌豨後兩次的起兵抗曹,同樣都是在東海,
    這裡就出現了一些曖昧之處:
     到底上面提到的〈先主傳〉裡的「東海昌霸反」,
     是指『東海人昌霸造反』呢,
     還是指『昌霸造反於東海(昌霸在東海造反)』呢?
    「東海昌霸反」挺有可能是指『東海人昌霸造反』,
    因為南朝宋的裴駰(裴松之的兒子)所撰的《史記集解》,
    引述了東漢末年鄧展的說法:「東海人名豬曰『豨』。」
    除非鄧展的這個說法是道聽塗說而來,
    否則鄧展的說法就很有力地佐證了昌「豨」與東海的淵源。
    如果「東海昌霸反」指的是『東海人昌霸造反』,
    那麼昌豨這次響應劉備而起兵的根據地就未必在東海,得參考其它文獻,
    才能判斷他在哪裡起事,偏偏其它文獻都沒交代昌豨是在哪裡響應劉備的。
    若參考後面兩次昌豨都是以東海為基地,
    那麼或許可推測他配合劉備起兵的時候也是在東海舉事,
    (東海與下邳也相當接近)
    因為看起來東海像是昌豨的老巢。
    假如「東海昌霸反」指的是『昌霸造反於東海(昌霸在東海造反)』,
    那麼就無法據此而像一些文章的說法說昌豨是『東海人』了。
    我自己有個猜測的想法,在猜想「東海昌霸反」這句話裡,
    該不會漏了個字吧:
     有沒有可能,其實這句話原本是『東海相昌霸反』呢?
    史書裡面沒有交代臧霸一干『泰山群賊』歸降曹操之後,
    曹操是如何『處理』昌豨的。
    〈臧霸傳〉裡記載了臧霸、吳敦、尹禮、孫觀、孫康眾人,
    個個都成了地方守相,
    那麼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曹操的傳紀)當中,
    與臧霸等人一併被敘述記載的昌豨,
     (〈武帝紀〉:「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各
             聚眾。」)
 
    若同時也被曹操任命為『東海相』,看來也不過分吧。
    (當時的漢朝仍然有「東海王」,
     所以此時的東海不是郡,而是「國」,
     長官為「國相」而非太守)
    回到前面說的:
     假如「東海昌霸反」這句話,
     其實指的是『昌霸造反於東海(昌霸在東海造反)』,
     那麼就無法據此而像一些文章的說法直接說昌豨是『東海人』了;
     因為如此一來,「東海昌霸」這句話裡的「東海」,
     指的就不是籍貫了。
    再參考上面提到的〈武帝紀〉所說:
     「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各聚眾。」
    這裡的「太山」(即「泰山」),反倒看來像是指臧霸、孫觀等人的籍貫,
    不過,除了臧霸、孫觀有明文記載是「泰山」郡人以外,
    吳敦、尹禮、昌豨究竟是哪裡人,都沒有另外的明確佐證,
     (「東海昌霸」則是另一個問題)
    因此這段話既可以解釋作:
     『吳敦、尹禮、昌豨也都是泰山郡人,
      所以陳壽就只需在句子開頭寫一個「太山」(泰山)即可。』
    卻也不無可能是:
     『吳敦、尹禮、昌豨到底是哪裡人,其實陳壽也不清楚,
      但他們與臧霸、孫觀是一夥的,
      所以就放在臧霸、孫觀後面順便提及。』
    如果昌豨其實應如〈武帝紀〉所言乃是泰山郡人,
    那麼他的名與稱號之間的關係可能是這樣的:
     泰山郡人昌霸,姓『昌』,名『霸』。
     泰山昌霸因緣際會在漢末亂局當中,
     從泰山郡流徙到了南邊毗鄰的東海國,
     並且成為東海地區最猛的男!
     這位昌霸或許是因為外型,或者是勇突如猛豬,
     所以東海當地人便給昌霸取了個與『豬』(豨)相關的外號,
     於是乎江湖上都稱昌霸為「昌豨」~~
    會不會就是這樣的呢?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于禁傳〉裡說于禁與昌豨有些交情,
    這部分的記載就有了著落:兩人其實是同鄉關係,都是泰山郡人。
    而且,還可以說,
    當時的泰山其實有『雙霸』:
      臧霸+昌霸
    甚至呢爾後『雙霸』還成了『雙相』:
     琅邪相+東海相
    以上是一些猜測與想像。
:   徐和等,有功,遷徐州刺史。沛國武周為下邳令,霸敬異周,身詣令舍。部從事
:   謥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從討孫權,先登,再入巢湖,攻
:   居巢,破之。張遼之討陳蘭,霸別遣至皖,討吳將韓當,使權不得救蘭。當遣兵
:   逆霸,霸與戰於逢龍,當復遣兵邀霸於夾石,與戰破之,還屯舒。權遣數萬人乘
:   船屯舒口,分兵救蘭,聞霸軍在舒,遁還。霸夜追之,比明,行百餘里,邀賊前
:   後擊之。賊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眾。由是賊不得救蘭,遼遂破之。霸從討
:   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為前鋒,行遇霖雨,大軍先及,水遂長,賊船稍進,將士
:   皆不安。遼欲去,霸止之曰:「公明於利鈍,寧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遼
:   至,以語太祖。太祖善之,拜揚威將軍,假節。後權乞降,太祖還,留霸與夏侯
:   惇等屯居巢。
:     文帝即王位,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及踐阼,進封
:   開陽侯,徙封良成侯。與曹休討吳賊,破呂範於洞浦,徵為執金吾,位特進。每
:   有軍事,帝常咨訪焉。(1)明帝即位,增邑五百,并前三千五百戶。薨,諡曰
:   威侯。子艾嗣。(2)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艾薨,諡曰恭侯。子權嗣。霸前
:   後有功,封子三人列侯,賜一人爵關內侯。(3)
:   (1)《魏略》曰:
:       「霸一名奴寇。孫觀名嬰子。吳敦名黯奴。尹禮名盧兒。建安二十四年
:        ,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
:        鼓擅去。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霸謂休曰:『國家未肯聽霸
:        耳!若假霸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休言之於帝,帝疑霸軍前擅
:        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
:   (2)《魏書》曰:
:       「艾少以才理稱,為黃門郎,歷位郡守。」
:   (3)霸一子舜,字太伯,晉散騎常侍,見《武帝百官名》。此《百官名》,不
:      知誰所撰也,皆有題目,稱舜「才穎條暢,識贊時宜」也。
:     而孫觀亦至青州刺史,假節,從太祖討孫權,戰被創,薨。子毓嗣,亦至青
:   州刺史。(4)
:   (4)《魏書》曰:
:       「孫觀字仲臺,泰山人。與臧霸俱起,討黃巾,拜騎都尉。太祖破呂布
:        ,使霸招觀兄弟,皆厚遇之。與霸俱戰伐,觀常為先登,征定青、徐
:        群賊,功次於霸,封呂都亭侯。康亦以功封列侯。與太祖會南皮,遣
:        子弟入居鄴,拜觀偏將軍,遷青州刺史。從征孫權於濡須口,假節。
:        攻權,為流矢所中,傷左足,力戰不顧,太祖勞之曰:『將軍被創深
:        重,而猛氣益奮,不當為國愛身乎?』轉振威將軍,創甚,遂卒。」
:   評曰: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美矣。李通、臧霸、文聘、呂虔鎮衛州郡,並
:      著威惠。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
:      之節。龐淯不憚伏劍,而誠感鄰國。閻溫向城大呼,齊解、路之烈焉。
:    
作者: hugo7935 (HugoJoy)   2015-04-17 05:26:00
作者: ranpla (蘭普拉)   2015-04-22 22:48:00
集解有注,昌豨=昌霸挺同意原名昌霸,豨是外號,確壓過本名就類似黥布,或者(傅)士仁...不過漢末東海為「郡」,魏黃初中才立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