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壽春三叛」之一的「毌丘儉」,
: 應該可說是曹魏中後期知名度蠻高的將領了。
: 現在大家也大多都知道「毌丘儉」的「毌」,
: 讀作ㄍㄨㄢˋ,是「貫」的通同字。
: 有些書排版排成「毋丘儉」,
: 一般也多認為這裡的「毋」是錯字。
: 不過,對《三國志》文本有豐富研究成果的學者吳金華,
: 對於「毌丘」之說,有不同的想法。
: 最近在吳金華的書《三國志叢考》裡看到關於這問題的討論,
: 覺得很有趣,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討論:
: (原文沒有分段,按慣例我來幫這段文字分個段,
: 便於板友們閱讀。
: 有些地方原書有排版錯字訛漏處,
: 我這裡直接改正)
: 吳金華,《三國志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 〈《三國志集解》箋記〉「卷三」:
: 【盧弼《三國志集解》原文】
: 遣幽州刺史毌丘儉率諸軍及鮮卑烏丸屯遼東南界
: 【吳金華箋記】
: 「毌丘」,百衲本作「母丘」,宋本《冊府元龜》卷九六八
: 〈外臣部〉作引此文也作「母丘」,反映了古本的面貌。
: 這可從四個方面得到證明。
: 證一:
: 漢代有姓「曼丘」的,後來作「母丘」,見《漢書‧高帝紀》
: 及顏師古注。
: 《隸釋》卷二七有〈魏酸棗令母丘悅碑〉,是曹魏時已寫作
: 「母丘」。
: 證二:
: 本文在吳本中作「毋丘」,舊本《晉書‧文帝紀》等紀傳也
: 作「毋丘」,唐何超《晉書音義》曰:「毋丘,音無。下同。」
: 是唐代訓詁家讀「無」,「無」與「母」古音相近。
: 《資治通鑑》卷七三也作「毋丘」,胡三省注:「毋丘,複
: 姓,毋音無。」是宋、元之際的學者仍承唐以前之說。
: 證三:
: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三論「二字姓改一字」曰:「如馬宮
: 本姓『馬矢』,改為『馬』……『母丘』、『母將』之類,
: 則去而為『母』。」
: 是明、清之際的學者對「母」姓仍能探其本源。
: 證四:
: 近年曾見連雲港市東海尹灣漢墓出土簡牘有寫著「毋丘」字
: 樣的姓氏,證之以古印,可知「母丘」、「曼丘」、「毋丘」
: 是一個姓氏的同音異寫。
: 大概是「母丘」在連讀過程中發生了音變,從唐代起已有人讀
: 成「毌丘」;宋刻本《魏志》等有時作「母丘」或「毋丘」,
: 有時作「毌丘」,這種混亂折射出從「母」到「毌」的演變過
: 程。
: 從恢復古籍原貌的角度考慮,本書當以作「母丘」或「毋丘」
: 為得實。
: 以上是吳金華書中對「毌丘」這個姓氏的討論。
: 大家覺得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