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宗預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8-03-06 01:33:08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宗預字德豔,南陽安眾人也。建安中,隨張飛入蜀。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
      ^^  ^^
 這是我的胡思亂想,也是一個我很久以來的疑問。
 宗預字德豔,名「預」,字德「豔」。
 宗預的名字當中,
 出現了「豔」與「預」的組合。
 板友們現在有沒有聯想到什麼了呢?
 我聯想到的,是一句中學時學到過的唐詩,
 李白〈長干行〉裡的那句:
  「瞿塘灩澦堆」
 「灩」+「澦」=「豔」+「預」?
 這個等式,能成立嗎?
 不過,我目前沒有查到東漢末年以前,
 有出現過把那塊峽中大石稱之為「灩澦」或「豔預」的說法。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把「灩澦堆」這塊江中大石,
 稱作「淫預石」,這似乎是見諸文獻年代最早的與「灩澦堆」相關的稱呼。
 雖然陳橋驛的《水經注校證》有提到:
  「《寰宇通志》卷六十〈夔州府灩澦堆〉引《水經注》作『灩澦石』。」
 但《寰宇通志》是明代編修的書,
 有可能存在「用後來才出現的名稱,迴改前代文獻記載用字」的現象,
 這個可能性既然無法排除,
 也就很難說最晚北魏酈道元時就有「灩澦∕豔預」的稱法了。
 那麼~~
 宗預的名字,真的與「灩澦∕豔預」毫無關係嗎?~~
:   簿,遷參軍、右中郎將。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
:   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聞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預將命使吳,孫
:   權問預曰:「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預對曰:「
:   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權大笑
:   ,嘉其抗直,甚愛待之,見敬亞於鄧芝、費禕。遷為侍中,徙尚書。延熙十年,
:   為屯騎校尉。時車騎將軍鄧芝自江州還,來朝,謂預曰:「《禮》:『六十不服
:   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預答曰:「卿七十不還兵,我六十何為不受邪?」
:   (1)芝性驕傲,自大將軍費禕等皆避下之,而預獨不為屈。預復東聘吳,孫權
:   捉預手,涕泣而別曰:「君每銜命結二國之好。今君年長,孤亦衰老,恐不復相
:   見!」遺預大珠一斛,(2)乃還。遷後將軍、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將軍,賜爵
:   關內侯。景耀元年,以疾徵還成都。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時都護諸葛
:   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踰七十,所竊已過,
:   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     咸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   (1)臣松之以為芝以年啁預,是不自顧。然預之此答,觸人所忌。載之記牒,
:      近為煩文。
:   (2)《吳歷》曰:
:       「預臨別,謂孫權曰:『蜀土僻小,雖云鄰國,東西相賴,吳不可無蜀
:        ,蜀不可無吳,君臣憑恃,唯陛下重垂神慮。』又自說『年老多病,
:        恐不復得奉聖顏』。」
:      孫盛曰:
:       「夫帝王之保,唯道與義,道義既建,雖小可大,殷、周是也。苟任詐
:        力,雖彊必敗,秦、項是也。況乎居偏鄙之城,恃山水之固,而欲連
:        橫萬里,永相資賴哉?昔九國建合從之計,而秦人卒併六合;囂、述
:        營輔車之謀,而光武終兼隴、蜀。夫以九國之彊,隴、漢之大,莫能
:        相救,坐觀屠覆。何者?道德之基不固,而彊弱之心難一故也。而云
:        『吳不可無蜀,蜀不可無吳』,豈不諂哉!」
:   評曰:鄧芝堅貞簡亮,臨官忘家;張翼亢姜維之銳,宗預禦孫權之嚴,咸有可稱
:      。楊戲商略,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難云。
作者: time3Q (緣分落地)   2018-03-11 14:09:00
厲害的聯想力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3-11 21:15:00
《益州記》:"灩澦,亦曰猶豫,言舟子取途不能決水脈也"google此書有作者不應是南朝梁李膺 佚文可能成書於隋唐之說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8-03-12 22:35:00
查了一下,這裡的《益州記》文字出自《讀史方輿紀要》卷66而明萬曆年間宗室朱謀【土韋】與友合著的《水經注箋》裡也引用了與此類似的《益州記》文字,同時標明是李膺的《益州記》(見於楊守敬、熊會貞的《水經注疏》卷33),看來這段文字應是出自李膺《益州記》(至少明朝人這樣認為),不過李膺《益州記》原書裡到底是不是寫成「灩澦」,就無法判斷了也就是說,到底南北朝時人是不是用「灩澦」來稱呼後來人口中的「灩澦」?還是說是用「淫預」、「淫豫」之類的詞來稱呼「灩澦」呢?我是希望南北朝甚至漢魏兩晉就流行「灩澦∕豔預」這樣的稱法,如此一來宗預名字的假設就更有成真的可能,只是現在還沒看到有力的文獻證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