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24-08-02 23:36:06※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陳留王諱奐,字景明,武帝孫,燕王宇子也。甘露三年,封安次縣常道
: : 鄉公。高貴鄉公卒,公卿議迎立公;六月甲寅,入于洛陽,見皇太后,是日
: : 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大赦,改年,賜民爵及穀帛各有差。
: : 景元元年夏六月丙辰,進大將軍司馬文王位為相國,封晉公,增封二郡
: : ,并前滿十,加九錫之禮,一如前詔;諸群從子弟,其未有侯者皆封亭侯,
: : 賜錢千萬,帛萬匹,文王固讓乃止。己未,故漢獻帝夫人節薨,帝臨于華林
: : 園,使使持節追諡夫人為獻穆皇后;及葬,車服制度皆如漢氏故事。癸亥,
: : 以尚書右僕射王觀為司空;冬十月,觀薨。
: : ……
: : 咸熙元年春正月壬戌,檻車徵鄧艾。甲子,行幸長安。壬申,使使者以
: : 璧幣祀華山。是月,鍾會反于蜀,為眾所討;鄧艾亦見殺。
: : ……
: : 是歲,罷屯田官,以均政役,諸典農皆為太守,都尉皆為令長;勸募蜀
: : 人能內移者,給廩二年,復除二十歲。安彌、福祿縣各言嘉禾生。
: : 二年春二月甲辰,胊【月忍】縣獲靈龜以獻,歸之于相國府。庚戌,以
: ^^^^^^^^^^^^
: 「【月忍】」這個字是左邊「肉」「月」偏旁,
: 加上右邊一個「忍」字。
: 由於 BBS 系統顯示不出來,
: 所以用「【月忍】」來標示。
: 「胊【月忍】」縣這個縣名挺特別的。
: 來貼幾則相關記載供有興趣的板友瞧瞧:
: 《三國志‧蜀書‧劉焉傳》:
: 興平元年,(劉焉)癰疽發背而卒。州大吏趙韙等貪(劉)璋
: 溫仁,共上璋為益州刺史,詔書因以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
: 以韙為征東中郎將,率眾擊劉表。
: 此處裴松之注引《英雄記》:
: (劉)焉死,子(劉)璋代為刺史。會長安拜潁川扈瑁為刺史,
: 入漢中。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
: 走入荊州。璋使趙韙進攻荊州,屯朐【月忍】。上蠢,下如振
: 反。
: 范曄《後漢書》〈吳漢傳〉:
: (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反於成都,自稱大司馬,攻太
: 守張穆,穆踰城走廣都,歆遂移檄郡縣,而宕渠楊偉、朐【月忍】
: 徐容等,起兵各數千人以應之。
: 此處唐章懷太子李賢注云:
: 宕渠、朐【月忍】,二縣名,皆屬巴郡;朐音劬,【月忍】音
: 忍。宕渠,山名,因以名縣,故城在今渠州流江縣東北,俗名
: 車騎城是也。《十三州志》:朐音春,【月忍】音閏。其地下
: 溼,多朐【月忍】蟲,因以名縣。故城在今夔州雲安縣西萬戶
: 故城是也。
: 范曄《後漢書》〈劉焉傳〉:
: (劉焉)遂發背疽,卒。州大吏趙韙等貪(劉)璋溫仁,立為
: 刺史,詔書因以璋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以韙為征東中郎將。
: 先是,荊州牧劉表表焉僭擬乘輿器服,韙以此遂屯兵朐【月忍】
: 備表。
: 此處唐章懷太子李賢注云:
: 朐音蠢。【月忍】音如尹反。屬巴郡,故城在今夔州雲安縣西
: 也。
: 《晉書》〈宣帝紀〉:(司馬懿的本紀)
: (太和)四年,(晉宣帝∕司馬懿)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
: 黃鉞,與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泝沔而上,
: 至於朐【月忍】,拔其新豐縣。軍次丹口,遇雨,班師。
之前貼了幾則〈曹奐傳〉中「胊【月忍】縣」的相關記載供板友參考,
在這幾則記載當中,
有些有對「胊【月忍】」二字的字音作說明,
這幾則有字音的記載內容條列如下:
〈劉焉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
朐 ─→春
【月忍】→如振反
(「如振反」屬於古代反切標音法的應用,
關於反切法,可參考這篇網路文章:
https://blog.udn.com/wangtao/63721987)
范曄《後漢書》〈吳漢傳〉章懷太子李賢注:
朐 ─→劬(ㄑㄩˊ)
【月忍】→忍
同注引《十三州志》:
朐 ─→蠢
【月忍】→閏
范曄《後漢書》〈劉焉傳〉章懷太子李賢注:
朐 ─→蠢
【月忍】→如尹反
上面這四組標音,
對於「朐」字的字音,
有三組具有相當的共識,
都是讀作「ㄔㄨㄣ」的音,
差別只在於音的輕重:
春、蠢、蠢
唯一不一樣的是范曄《後漢書》〈吳漢傳〉的章懷太子李賢注,
把「朐」的字音標作「劬」(ㄑㄩˊ)的音。
為什麼會這樣呢?
看來應該是范曄《後漢書》〈吳漢傳〉的章懷太子李賢注的撰寫者,
真的認為「朐【月忍】」的「朐」字就是「朐」沒錯,
因此直接用「朐」字的音來為「朐【月忍】」的「朐」字標音。
但實際上,「朐【月忍】」的「朐」字,
是一個錯字。
根據北宋徐鉉對《說文解字》增加的新附字,
「朐【月忍】」正確的寫法是:
【月旬】【月忍】
也就是說,
該詞中上面讀作「春」或「蠢」的是「【月旬】」字,
乃是左邊一個月肉偏旁,右邊則是「旬」;
而不是「朐」字。
說來「朐」、「【月旬】」兩字字形極為相近,
兩字混淆也是無可厚非。
那麼,【月旬】【月忍】究竟是什麼呢?
依照范曄《後漢書》〈吳漢傳〉章懷太子李賢注引《十三州志》的說法,
【月旬】【月忍】是一種蟲;
由於【月旬】【月忍】縣「其地下溼,多【月旬】【月忍】蟲」,
所以乾脆拿這種蟲名來為此縣命名。
感覺這種縣名的取名方式還滿粗暴的吧!
一說【月旬】【月忍】蟲實際上就是「蚯蚓」,
有沒有什麼確切依據呢?
: : 虎賁張脩昔於成都馳馬至諸營言鍾會反逆,以至沒身,賜脩弟倚爵關內侯。
: : 夏四月,南深澤縣言甘露降。吳遣使紀陟、弘璆請和。
: : 五月,詔曰:「相國晉王誕敷神慮,光被四海;震燿武功,則威蓋殊荒
: : ,流風邁化,則旁洽無外。愍卹江表,務存濟育,戢武崇仁,示以威德。文
: : 告所加,承風嚮慕,遣使納獻,以明委順,方寶纖珍,歡以效意。而王謙讓
: : 之至,一皆簿送,非所以慰副初附,從其款願也。孫皓諸所獻致,其皆還送
: : ,歸之于王,以協古義。」王固辭乃止。又命晉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
: : ,出警入蹕,乘金根車、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鐘
: : 虡宮縣;進王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王子、王女、王孫爵命之號如舊儀。
: : 癸未,大赦。秋八月辛卯,相國晉王薨;壬辰,晉太子炎紹封襲位,總攝百
: : 揆,備物典冊,一皆如前。是月,襄武縣言有大人見,長三丈餘,跡長三尺
: : 二寸,白髮,著黃單衣、黃巾,柱杖,呼民王始語云:「今當太平。」
: : 九月乙未,大赦。戊午,司徒何曾為晉丞相。癸亥,以驃騎將軍司馬望
: : 為司徒,征東大將軍石苞為驃騎將軍,征南大將軍陳騫為車騎將軍。乙亥,
: : 葬晉文王。
: : 閏月庚辰,康居、大宛獻名馬,歸于相國府,以顯懷萬國致遠之勳。
: : 十二月壬戌,天祿永終,曆數在晉。詔群公卿士具儀設壇于南郊,使使
: : 者奉皇帝璽綬冊,禪位于晉嗣王,如漢魏故事。甲子,使使者奉策,遂改次
: : 于金墉城,而終館于鄴,時年二十。(3)
: : 評曰:古者以天下為公,唯賢是與。後代世位,立子以適;若適嗣不繼,則
: : 宜取旁親明德,若漢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準也。明帝既不能然,
: : 情繫私愛,撫養嬰孩,傳以大器,託付不專,必參枝族,終于曹爽誅
: : 夷,齊王替位。高貴公才慧夙成,好問尚辭,蓋亦文帝之風流也;然
: : 輕躁忿肆,自蹈大禍。陳留王恭己南面,宰輔統政,仰遵前式,揖讓
: : 而禪,遂饗封大國,作賓于晉,比之山陽,班寵有加焉。
: : (1)《漢晉春秋》曰:
: : 「晉公既進爵為王,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顗並詣王。顗曰
: : :『相王尊重,何侯與一朝之臣皆已盡敬,今日便當相率而拜,
: : 無所疑也。』祥曰:『相國位勢,誠為尊貴,然要是魏之宰相,
: : 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階而已,班列大同,安有天子三
: : 公可輒拜人者!損魏朝之望,虧晉王之德,君子愛人以禮,吾不
: : 為也。』及入,顗遂拜,而祥獨長揖。王謂祥曰:『今日然後知
: : 君見顧之重!』」
: : (2)孫盛曰:
: : 「昔公孫述自以起成都,號曰成。二玉之文,殆述所作也。」
: : (3)《魏世譜》曰:
: : 「封帝為陳留王。年五十八,大安元年崩,諡曰元皇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