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諸葛瑾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24-09-30 03:16:31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1)漢末避亂江東,值孫策卒,孫權
:   姊壻曲阿弘咨見而異之,薦之於權,與魯肅等並見賓待,後為權長史,轉中
:   司馬。建安二十年,權遣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   。
:   (1)《吳書》曰:
:       「其先葛氏,本琅邪諸縣人,後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
:        之『諸葛』,因以為氏。瑾少游京師,治《毛詩》、《尚書》、
:        《左氏春秋》。遭母憂,居喪至孝,事繼母恭謹,甚得人子之道
:        。」
:      《風俗通》曰:
:       「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而誅,孝文帝追錄,封其孫諸縣侯,因并
:        氏焉。」
:      此與《吳書》所說不同。
:     與權談說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彩,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捨而及
:   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類相求,於是權意往往而釋。吳郡太守朱治,權舉
:   將也,權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難自詰讓,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
:   顯陳,乃乞以意私自問,遂於權前為書,泛論物理,因以己心遙往忖度之,
:   畢,以呈權,權喜,笑曰:「孤意解矣。顏氏之德,使人加親,豈謂此邪?
:   」權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測,群下多為之言,權怒益甚,與相反覆,惟瑾
:   默然,權曰:「子瑜何獨不言?」瑾避席曰:「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
:   類殄盡;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不
:   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自陷罪戾。臣謝過不暇,誠不敢
:   有言。」權聞之愴然,乃曰:「特為君赦之。」
:     後從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住公安。劉備
:   東伐吳,吳王求和,瑾與備牋曰:「奄聞旗鼓來至白帝,或恐議臣以吳王侵
:   取此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
:   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蹔省瑾言者,計可立決,不
:   復咨之於群后也。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
:   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2)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
:   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   。」(3)黃武元年,遷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4)
:   (2)臣松之云:以為劉后以庸蜀為關河,荊楚為維翰,關羽揚兵沔、漢,
:      志陵上國,雖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為威聲遠震,有其經略。孫權
:      潛包禍心,助魏除害,是為翦宗子勤王之師,行曹公移都之計;拯漢
:      之規,於茲而止。義旗所指,宜其在孫氏矣。瑾以大義責備,答之何
:      患無辭?且備、羽相與,有若四體,股肱橫虧,憤痛已深,豈此奢闊
:      之書所能迴駐哉?載之於篇,實為辭章之費。
:   (3)《江表傳》曰:
:       「瑾之在南郡,人有密讒瑾者,此語頗流聞於外,陸遜表保明瑾無
:        此,宜以散其意,權報曰:『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
:        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吳,孤嘗
:        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為順,何以不留孔
:        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
:        孤言:「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
:        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貫神明。今豈當有此乎?孤前得妄語文疏
:        ,即封示子瑜,并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天下君臣大節,一
:        定之分。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閒也。知卿意至,輒封
:        來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   (4)《吳錄》曰:
:       「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於江陵,又分據中州,瑾以大兵為之救援
:        。瑾性弘緩,推道理,任計畫,無應卒倚伏之術,兵久不解,權
:        以此望之。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
:        退走。雖無大勳,亦以全師保境為功。」
:     虞翻以狂直流徙,惟瑾屢為之說;翻與所親書曰:「諸葛敦仁,則天活
:   物,比蒙清論,有以保分。惡積罪深,見忌殷重,雖有祁老之救,德無羊舌
:   ,解釋難冀也。」
:     瑾為人有容貌思度,于時服其弘雅;權亦重之,大事咨訪,又別咨瑾曰
:   :「近得伯言表,以為曹丕已死,毒亂之民,當望旌瓦解,而更靜然;聞皆
:   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孤以
:   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閒人骨肉,以為酷耳;至於御
:   將,自古少有。丕之於操,萬不及也。今叡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其所
:   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
:   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興隆之漸邪?聞任陳長文、曹子丹輩,或文人
:   諸生,或宗室戚臣,寧能御雄才虎將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
:   ,如昔張耳、陳餘,非不敦睦,至於秉勢,自還相賊,乃事理使然也。又長
:   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威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
:   耳。逮丕繼業,年已長大,承操之後,以恩情加之,用能感義。今叡幼弱,
:   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
:   姦讒並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
:   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
:   相蹄齧者也?彊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子瑜,卿但側耳聽之,
:   伯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5)
:   (5)臣松之以為魏明帝一時明主,政自己出,孫權此論,竟為無徵,而史
:      載之者,將以主幼國疑,威柄不一,亂亡之形,有如權言,宜其存錄
:      以為鑒戒。或當以雖失之於明帝,而事著於齊王,齊王之世,可不謂
:      驗乎!不敢顯斥,抑足表之微辭。
:     權稱尊號,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及呂壹誅,權又有詔切磋瑾
:   等,語在〈權傳〉。瑾輒因事以答,辭順理正。瑾子恪,名盛當世,權深器
:   異之;然瑾常嫌之,謂非保家之子,每以憂戚。(6)赤烏四年,年六十八
:   卒,遺命令素棺斂以時服,事從省約。恪已自封侯,故弟融襲爵,攝兵業駐
:   公安,(7)部曲吏士親附之。疆外無事,秋冬則射獵講武,春夏則延賓高
:   會,休吏假卒,或不遠千里而造焉;每會輒歷問賓客,各言其能,乃合榻促
:   席,量敵選對,或有博弈,或有摴蒱,投壺弓彈,部別類分,於是甘果繼進
:   ,清酒徐行,融周流觀覽,終日不倦。融父兄質素,雖在軍旅,身無采飾;
:   而融錦罽文繡,獨為奢綺。孫權薨,徙奮威將軍。後恪征淮南,假融節,令
:   引軍入沔,以擊西兵。恪既誅,遣無難督施寬就將軍施績、孫壹、全熙等取
:   融;融卒聞兵士至,惶懼猶豫,不能決計,兵到圍城,飲藥而死,三子皆伏
:   誅。(8)
:   (6)《吳書》曰:
:       「初,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馬,督領
:        將帥,族弟誕又顯名於魏,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瑾才略
:        雖不及弟,而德行尤純。妻死不改娶,有所愛妾,生子不舉,其
:        篤慎皆如此。」
:   (7)《吳書》曰:
:       「融字叔長,生於寵貴,少而驕樂,學為章句,博而不精,性寬容
:        ,多技藝,數以巾褐奉朝請,後拜騎都尉。赤烏中,諸郡出部伍
:        ,新都都尉陳表、吳郡都尉顧承各率所領人會佃毗陵,男女各數
:        萬口;表病死,權以融代表,後代父瑾領攝。」
:   (8)《江表傳》曰:
:       「先是,公安有靈鼉鳴,童謠曰:『白鼉鳴,龜背平,南郡城中可
:        長生,守死不去義無成。』及恪被誅,融果刮金印龜,服之而死
:        。」
:   評曰:張昭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為己;而以嚴見憚,以高
:      見外,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
:      不及策也。顧雍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諸葛瑾、步
:      騭並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張承、顧邵虛心長者,好尚人物,周昭之
:      論,稱之甚美,故詳錄焉。譚獻納在公,有忠貞之節。休、承脩志,
:      咸庶為善。愛惡相攻,流播南裔,哀哉!
: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4-09-30 11:01:00
既能縛 再強灌迷藥使昏厥?活捉的獎賞感覺還是會比屍體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