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illiam2001 (人間似水泊)》之銘言:
: ※ 引述《school5566 (千年大嫌者)》之銘言:
: : 突然想到關張剛好各丟一洲
: : 讓劉備深陷不利之地
: : 那有做過什麼貢獻嗎
: : 為什麼可以成為蜀漢最高重臣之一?
: 看到回文的反應。
: 可以知道的是從結果往前看的確關張是個很厲害的角色。
: 只是我不明白的是
: 當初一個只是看門護院,一個是屠豬賣酒的人,
: 居然可以後來率領那麼多軍隊,
: 中間的成長過程,
: 很難從史實上去探知。
: 也就是當初不知名的人物,後來給了他們資源以後,
: 就變成了可以率領幾萬軍的上將。
: 這點我就很好奇。
: 在三國的初期,
: 也許只有董卓的西涼軍或是馬騰韓遂的軍隊比較有實戰經驗,
: 其餘諸侯甚至是曹操的軍隊也沒有實際作戰的經驗,
: 好像是打了黃巾賊之後才開始有的。
: 他們中間的行軍布陣作戰,也不曉得是從哪裡學來的?
先不提看門護院屠豬賣酒都是演義設定,加上這一口氣把劉邦的家臣團都罵光了....
為什麼現在人都有一種錯覺,即「帶兵打仗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技能,
需要受過非常專業的訓練才辦的到」呢?
我們拿這個聖誕老公公陶謙來舉例好了
吳書曰:謙父,故餘姚長。謙少孤,始以不羈聞於縣中。年十四,猶綴帛為幡,乘竹馬
而戲,邑中兒童皆隨之。故蒼梧太守同縣甘公出遇之塗,見其容貌,異而呼之,住車與語
,甚悅,因許妻以女。
這一段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玩騎馬打仗可以討到老婆....不是,
而是本來所謂的領導或軍事才能就可能是一種天賦。
其他如彼得大帝也有童年時常玩打仗遊戲當作演習的記載。
所以也許劉關張曹操這些人並沒有接受過水鏡學園的函授名將課程,
但是他們本身就有這些天賦在身上,只是需要經驗的累積與開發。
其次,當時身為一個名將,真的需要甚麼深厚的軍事理論或是管理學嗎?也未必。
我想現在人都同意張遼是曹魏裡可以說往前頭數的名將。
但有誰可以告訴我,張遼終其一生有用過甚麼出色的戰術打贏戰役嗎?
有甚麼流傳後世的用兵思想嗎?沒有,事實上你去翻張遼的戰績,
你會發現他的戰法就那101種:
「死在戰場上,是身為武人最高的榮譽:傳統的一齊衝鋒!歐啦歐啦歐啦山田啦(ry」
是的,張遼是非常傳統,項羽式的靠個人武勇在前線衝撞的闖將,
難攻不落的天柱山也是這麼打、800對十萬的逍遙津也是這麼打,
而且也真的就這麼讓他打出來戰績了。像張遼這樣靠個人武勇打仗的武將一直存在,
南北朝仍有不少這樣的將領(如蕭摩訶),甚至到了明朝個人武勇仍是評判武將的一個標準
(雖然是文人掌握朝政不希望武人太有腦的結果就是了。)
最後談到經驗。其實劉關張曹操,甚至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
都不是一開始就是名將或仗打就得很好啊。
桃園三匪繳的學費有多少我想就不用多說了,曹操早年的敗仗史也是數不勝數,
而且不乏敗得很慘的仗;諸葛亮初次正式領大軍與外國對抗的第一次北伐,
整個從贏打到輸,司馬懿在荊州戰線虐菜了幾年,調去首次當總指揮的第四次北伐,
也是從頭被諸葛亮打臉到尾。雖然史書寫的不詳細,但是他們都是繳過學費的。
舉個比較詳細的例子,我們來看烏茲哭兮的張雋乂將軍。
如果我們把張郃傳攤開來看,會發現撇開袁紹時期不提,
張郃在奪取漢中前都是「從」誰討誰,也就是說一開始他等於是被曹操當作類似黃忠那樣
衝鋒陷陣的闖將在用,而不是能獨當一面的「帥才」。
漢中平定後讓他與夏侯淵搭檔守漢中,才首次能自率一軍深入巴西,
但是結果大家都知道被三爺打了個全軍覆沒,接著定軍山之戰,
主帥夏侯淵為了救援他又翹了辮子。這是張郃戎馬生涯的最低點、最無能的時間,
但也是他的轉捩點:經由杜襲跟郭淮的推舉,他繼任為軍中主帥。
我個人認為,從這一刻起,張郃才真正開始學習怎麼當個「帥」,而不是單單一「將」。
於是在北伐時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張郃、巧變著稱、判斷神準,讓諸葛亮以下都忌憚
他,但是沒有漢中那一次的洗禮,他是不會變成這個以巧變聞名的張郃的。
所以其實大部分的將領都有默默的在繳學費,套句曹操傳曹洪的話,
「失敗是好男兒成長的食糧」,只要沒死,這些失敗的經驗都可以變成成長的教訓,
當然對某些人來說不行,也有一些人不需要,
比方說陸遜這種甫出道就可以打出轟動國際的大勝,這就只能說他真的天生神力而已。
還有史書上一些不會特別描寫的小戰鬥,甚麼破之甚麼討群賊,
那也都是經驗的累積。雖然我國史書的缺點的確是對戰史過於忽略,
但也並非無跡可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