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gt (hgt)》之銘言:
: ※ 引述《roger214 (我想去流浪)》之銘言:
: : 個人也不認為是陰謀。
: : 司馬懿的地位遠勝張郃,而且司馬懿的基礎一直在中央,又昰士族,而張郃
: : 一來本昰降將,二來在士族毫無根基,三來一直在地方打轉,中央毫無人脈
: : ,而關中攏右的重要性不需多說,論信任,張郃這種純粹武人又昰外姓的,
: : 這時候不大可能比司馬懿更得中央的信任的。
: : 而且司馬懿還是第一個以外姓取得大軍軍權的一人,這種信任程度,在那時
: : 不是張郃能比的。
: 張郃已經是三朝老將 而且他的軍事經歷比司馬還多 加上解圍
: 陳倉和街亭大勝 破格拔擢為征西車騎 怎麼看都很入曹叡的眼
: 一直用世族作為論點擋箭牌 說服力實在不高 九品官人法
: 實施才幾年??? 陳群都還在勒 能跟南北朝那種根深蒂固
: 看出身相比????
: 有人或者先入為主的以為張郃比司馬懿忠心,但忠心這碼事,因人而異。在
: : 曹丕曹叡心裡,一個基礎根基都在中央、幾乎常常見面的司馬懿值得信任?
: : 還是遠離中央、遠在關中的外姓武人值得信任才是重點,誰比較忠心一點也
: : 不重要。
: : 我支持司馬懿失手的原因,不是因為張郃,而是因為司馬懿代替曹真的壓力
: : 必定很大,因為他的對手在中央、在朝廷,如果一定要有所表現才行,否則
: : 就給他的對手打擊藉口,尤其他也是外姓,相比張郃他的優勢太多,但相比
: : 諸曹夏侯,他能仰仗的只是皇帝的一些信任,但這信任是可以消耗的,一戰
: : 大敗也許就沒了。
: 到這邊為止 我認為都還有些根據 沒錯司馬能靠的只有皇帝的信任
: 既然司馬在鹵城已大敗給諸葛一次 我想司馬絕對要擔心皇帝的信任感
: 所以他不能再搞錯了 否則皇帝的信任感恐怕要打折了!!
: 諸葛亮缺糧退兵 看起來是個契機 但問題是司馬有那本事從諸葛
: 手中撈到好處嗎??? 很明顯司馬跟張郃都知道太難了
: 前有王雙被斬 後司馬親率大軍大敗
: 你去追擊全天下最小心的諸葛 機會本來就很小
: 但是陷害張郃卻是一步最好的招 為何???
: 第一 從好處想 小部隊讓張郃追擊 就算成功 戰果也不大
: 但至少能夠像皇帝交代 這是最好的情況 雖然張郃也撈到功勞
: 但就目前的地位 拿到小小功勞動不了司馬 況且這功勞司馬也有一份
: 第二 這最重要 也是很多人忽略的 就是失敗勒??? 那該怎麼向皇帝交代??
: 鹵城已經敗了一次 這次再敗 司馬最擔心的信任感危機
: 不就真的要浮現了???
: 所以 如果張郃失敗 也一定要有一套能說服皇帝的說法才行
: 所以我才說 司馬回朝後 要嘛 說張郃不依計行事
: 搞得身首異處 要不然就說張郃硬是請戰 結果自做自受
: (因為當初大家都想出戰 只有司馬想龜 用這理由栽贓還不錯)
: 而這種說法也暗示皇帝:
: "連三朝老臣名將張郃也死在諸葛手上
: 我只是打個敗仗 皇帝你該信任誰 很清楚了吧!!"
: 另外一好處是 永遠消除張郃這個有潛力的敵人
: 至少從解圍陳倉來看 這傢伙戰略眼光不輸他司馬
: 假以時日再多立幾功 絕對是很難控制 因為他同時也是三朝老臣名將
: 也就是這樣 司馬才沒有表現出失算後悔的態度 曹叡也不覺得是司馬的問題
: 第三 失算論的問題就在於: 跟你說的 不讓皇帝對自己失望 維繫信任感
: 完全背道而馳啊
: 你自己站在曹叡立場想 已經在鹵城大敗了 結果這次諸葛撤兵
: 也不是你打敗的 結果張郃還死了
: 然後你問司馬說 明明諸葛撤兵 怎麼張老將軍還殉職
: 得到的答案是: 臣立功心切 所以讓張郃硬去追擊 結果中伏而死
: 啊皇帝的信任感會上升???????
: 不客氣說一句 失算論是相當荒謬 推理分析相當粗糙的說法
: 完全沒有考慮到政治計算的應付論點罷了
: 我一個政治業餘的鄉民都想的到了 司馬懿搞了二三十年政治
: 難道比我笨?? 我相信這是不可能的
: : 所以不聽張郃的建議,也是有他的原因,因為張郃的建議只是跟曹真時代一
: : 樣單純的逼退諸葛亮而已,用同樣套路根本稱不上功勞。
搞不清楚狀況
張郃永遠成為不了司馬懿的威脅
人家告訴你幾次魏晉門閥的事情都不去了解。
司馬懿的高度是張郃達不到
最大原因就是張郃是外姓將領
曹魏時代防外姓將領防的很嚴
前面提到任子制度就是一個例子
司馬懿?抱歉從曹丕時代就是受信任
兩代的顧命大臣就有他 可見司馬懿對曹丕父子而言就是自己人
張郃?哪邊涼快哪邊去吧!
一生都進不了中央
光靠「軍心擁戴」就是司馬懿威脅?
陳群之所以會是
他跟司馬懿一樣都是背後有門閥
沒有門閥支持,連鬥爭都沒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