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一篇前,建議搭配前一篇一起看,讓我們知道襲南三郡的外交折衝與軍事行動。
奪南荊州的外交折衝與軍事行動之一:
「湘水之盟」
在南荊州戰雲密佈,即將烽火連天之際,傳來曹操攻陷漢中的消息。
劉備主動要求重新復盟,孫權也沒晾著劉備,立刻同意。兩方在益陽展開會談。
劉備方一改之前拖沓敷衍的態度,快刀斬亂麻式的認真用力談判。
在極艱難的外在談判環境下(劉備方是同時受到曹操、孫權壓迫、孫權其實可以好整以暇
的談條件),談出了意料之外平等互惠的結果,這證明了劉備方外交團隊的優秀,也不禁
令人扼腕:假如在「求三郡」時認真用力談判,何至於此?
「湘水之盟」的內容大致如下:
1.雙方重誓盟約;
2.雙方以湘水為界,這代表著以下兩點事實:
(1)劉備以長沙、桂陽兩郡的主權換取南郡主權,這意味著孫權此後不得對南郡提出要
求;而其實長沙、桂陽在「襲南三郡」就被孫權佔據(雖然是非法佔領),劉備其實是用
兩郡名義上的法理主權換南郡實際上的法理主權。(日後孫權「奪南荊州」所用的破盟理
由不是「南郡問題」,而是「湘關奪米」,導因在此,在孫權的認知中,「南郡問題」已
解決)
(2)孫權非法竊據佔領,位在湘水以西的零陵,現在、馬上、立即歸還給劉備,不得有
理由延誤拒絕。
3.為了解決盟友劉備的窘境,孫權必須對曹操發動大規模戰役,減輕劉備負擔,越快越好
。這也是為什麼之後孫權趕火車似的衝到合肥之故。
4.釋放郝普等戰俘。
”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
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三國志.先主傳》
”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權令諸葛瑾報,更尋盟好,遂分荊州長
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備歸,而曹公已還。權反自陸口
,遂征合肥。”《三國志.吳主傳》
”劉備請盟,權乃歸普等,割湘水,以零陵還之。”《三國志.呂蒙傳》
-這裡要談到「湘水之盟」中的江夏。很多人以為劉備擁有江夏主權,以此力爭「湘水之
盟」是不平等條約、是城下之盟,是無恥的萬惡豬玀孫賊強迫簽下的。真的是如此嗎?
大眾誤以為孫權吞掉劉備劉琦的江北江夏原因,在於夏口。其實夏口有兩座,一在江北(
又稱沔口),為黃祖所築,一在江南,為孫權所築:
”祖橫兩蒙沖挾守沔口,以栟閭大紲系石爲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飛矢雨下,軍不得
前。……”《三國志.董襲傳》
“漢水始欲出大江,爲夏口,又爲沔口。夏口實在江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十五
《湖廣方輿紀要一》,黃祖所築的夏口城在江北。
”(建安)十四年,孫權築夏口城,以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羨” 《讀史方輿紀要》卷
七十五《湖廣方輿紀要二》,赤壁之戰後孫權所築的夏口城在江南。凡是赤壁之戰後史料
出現的夏口,都是指江南夏口城。江北夏口城則改稱沔口。
建安十三年孫權征黃祖的江北夏口之戰,黃祖戰敗被殺,江北夏口城也因此戰與戰後屠城
、擄掠人民,受到極大破壞。孫權撤出江北夏口城,開始在江南江夏設官治理。
”十三年春,權復征黃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而淩統、董襲等盡銳攻
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 《三國志.吳主傳
》
“(胡綜)從討黃祖,拜鄂長” 《三國志.胡綜傳》
之後的劉琦、只能收復江北江夏,最多到江北夏口城,不敢越江。
然而江北江夏,卻被後來的曹操軍文聘逐漸壓迫併吞,到了劉備劉琦合軍兩萬時期,領地
卻剩一座江北夏口城。
”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三國志.武帝紀》
”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邊事,賜
爵關內侯。”《三國志.文聘傳》
既然江南江夏已是孫權的,江北江夏也被文聘逐漸侵蝕,只剩一座受到嚴重破壞又被文聘
包圍的江北夏口城,這其實也算不得什麼有價值的籌碼。
至於孫權為什麼要堅持把江夏寫入條約,大概是為了胡搞蠻纏的某人吧?兩方邊界衝突劇
烈,寫清楚些比較不會出事。(但還是出事了,流氓是不會管你什麼白紙黑字的條約的。
)
等到「湘水之盟」簽訂,劉備、孫權雙方都鬆了一口氣,南荊州緊張局勢終於鬆懈下來。
於是兩方各自帶兵離開南荊州,奔赴各自的戰場。
只是劉備、孫權高興,有人就不高興了。
(連五天上班,所以後幾篇會稍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