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人物不容易搭上關係,其實是這陣子終於有零散時間讀了《風起
隴西》這部十年前的著作,還讀了(可以視為前傳的)〈白帝城之夜〉
與〈街亭〉,很想找同好聊聊。閱讀過程還滿享受的,因此並不傾向作
批判性質的感想,反而是可惜錯過了作者撰述的時點,假如及時,可能
提供什麼樣的建議。
主要想從兩位人物來聊起,一位是可謂該作最大的謎樣人物狐忠:利用
李嚴案在本傳涉及的狐忠與成藩兩人來作文章這點無可厚非,只是私心
還不太習慣狐忠並非狐篤(馬忠),而該作裡的狐忠性格也不像史料的
馬忠。在改動最小的前提下,如果讓成藩這個角色名叫狐忠(即史實的
馬忠)較無違和感,至於謎樣人物則不妨名叫成藩。(當然作者可能從
美感上覺得狐忠此人的姓氏更有神祕感一些)
另一位是幾乎與主角同樣出色的重要配角杜弼:不過作者已經注意到了
〈季漢輔臣贊〉的杜輔國並做為材料,該贊對於杜輔國、周仲直並沒有
多加說明,其實兩人即陳壽已經立有本傳的杜微(字國輔)、周群(字
仲直)。兩人同贊也同傳(《蜀書》十二)地位相近,而用來稱杜微的
「諫議」其實是本傳提到的諫議大夫,就像指稱周群的「儒林」是本傳
提到的儒林校尉一樣。
既然本傳裡提到杜微的名望與秦宓、五梁相近,可能就不夠適合作品裡
「陳恭」→杜弼這個中生代角色。既然作者已注意到〈季漢輔臣贊〉,
其實大可利用衞文經、韓士元這兩位「失其行事」的人物(當然這兩位
都是「楚之蘭芳」只能是荊楚人士而非巴蜀出身),而且這兩人恰好可
擔任主角與重要配角。期待有朝一日看到以衛文經、韓士元為重要角色
的創作。
有關為虛構人物取姓名,由於該作多巴蜀人物,其實可多加善用《華陽
國志》記載的縣姓,尤其大部分的縣姓其實在蜀漢時期難以找到具體的
史傳人士,反而比有具體菁英可考的縣姓還更適合用來做創作基、中層
人物的姓氏,何況他們理應在歷史舞臺做為配角發揮。巴蜀以外的人物
就需要更多著姓、單家(寒門)姓氏的材料。名字方面,基本上可利用
資料庫儘量選取秦漢魏晉南北朝(尤其漢晉之間)較流行的人名用字,
以符合時代感。字的方面如果不熟悉名、字互相訓詁引申之類的涵義,
可以放寬參考秦漢魏晉以外的字。值得一提的是粗略一查似乎找不太到
字「文經」的古人,看來衛文經的取名比較自由,當然也可用「經」字
找個互訓的字當作人名,不過「衛緯」不知道會不會怪怪的……。至於
字「士元」的例子比較多,當然還是以流行時代較接近或者互訓為佳。
杜弼字輔國還有個瑕疵小問題是正史裡有另外一位杜弼的小字也是輔國
(況且還是時代不遠同樣屬於魏晉南北朝的《北齊書》),像這樣姓、
名、字完全相同的例子,除非有特定用意不然最好儘量避免,甚至姓、
字相同也應該儘可能避免,不然創造人物例如諸葛昭字孔明(用胡昭字
孔明典故)、郭理字奉孝(用劉理字奉孝典故)、司馬攸之字仲達(用
沈攸之字仲達典故),遇到用姓字來稱呼角色的時候同樣也有違和感。
如果決定了"名",而"字"不易決定的話,一種簡單做法是找找同"名"的
古人有哪些"字",這些"字"裡有沒有重複用字,往往就是與"名"互訓的
字。在"字"裡面孟伯仲叔季幼、文、奉、公、子這些字比較常用,實際
與名互訓的通常是另一個字,當然像曹彰字子文的情況,「文」字才是
專屬曹彰的用字而非「子」字。
做為十年前的著作,已經相當佩服,假如十年前的自己難以置詞建言,
更不要說對於《蜀書》十二的生疏,無可厚非。簡單拋磚引玉,期待板
聚期間有更多交流。私心感覺讀《風起隴西》時頗有畫面,也還滿高興
竟然菇狗到該作即將開拍,只是一則訝於該作將拍攝成為電視劇,其實
該作的密度做為電影似乎頗為適合,若拍成電視劇雖然有原作者馬伯庸
出任編劇,不知道會不會被強加許多不盡必要的角色與劇情;另一方面
最驚訝的則是導演為高希希。……在此謹儘早重申與強調對於原作小說
的肯定。
追加:今天偶然看到這個腦補的偽預告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g7SPf-2ESw/
還頗有YY(誤)效果,黃曉明的鬍子造型感覺滿新鮮認不出來,陳道明
與陳坤的選角很驚豔,可惜喬振宇、趙鴻飛、陸劍民都不認識,伊能靜
則讓我感到難道沒人挑了嗎(至少柳螢應該更接近少女些)……最後選
嚴寬真的太犯規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