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在下粗淺的認知,順流時,大船較快,小船較慢
而逆流則相反,是這樣嗎?
2.周瑜傳: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衆已有疾病"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衆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首尾相接大概是為了克服暈船吧
此外一旦接觸到孫劉的船,讓士兵登船做肉搏戰,就能以數量上的優勢殲敵
(一)但前提是要能追得到孫劉的船啊!
首尾相接讓整體的截面積變大,孫劉的船雖然逆流,然而一旦成功繞到曹船背面
則曹船變成必須轉彎再追,就會很難追上了...吧??
我是蠻好奇曹軍勢眾的情況下,雖首尾相接
但佈在江面上後,剩下能讓孫劉的船繞背的空間,應該不多了
(二)首尾相接後,被火矢 & 火船擊中的機率變大(暫且先不考慮風向)
我是覺得無詐降作掩護,而又逆流的火船,想A到曹船之前應該就反被火矢燒掉了啦
結論:
縱然沒有被史實上的詐降騙到,曹軍的戰術似乎也存在敗仗的隱憂?
3.王濬滅吳前
"濬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濬造船於蜀,其木柿蔽江而下"
《晉書 列傳第十二》
孫皓傳:
"陶濬從武昌還,即引見,問水軍消息,對曰:「蜀船皆小,今得二萬兵,乘大船戰,自足
擊之。」"
不知是否因為考慮到上述的隱憂,晉軍才先以晃動較小的大船在水流較湍急的蜀地
讓士兵先熟悉水戰的感覺
之後出了三峽水流相對較緩,此時再換成小船...一來一往之下,差別不大?
相對的下游方的大船,除了吳軍熟悉水性,而有自信各個近戰擊破之外
在下實在想不到對於火攻有何優勢可言@@...
要說季節性的風向,之前赤壁吃過一次虧,此番北軍必定會有所防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