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lbertSpeer (德國軍備部長)》之銘言:
: 假使馬超因為老爸與兄弟在人妻曹那邊 而聽說曹操即將通過關中進兵漢中時
: 率先向曹操表示:曹丞相 敝人巴不得您大駕光臨 而且願意幫您帶路消滅盤據
: 關西地區的各路土匪 順便幫我娘親報仇 假如您想進兵漢中與益州 請讓小的
: 幫丞相打前鋒.....
關於進兵漢中,以曹魏來講,除了從關中去外,還有從上庸去的一條路線
甚至前輩kea大 在
#1N5LrAM6 (SAN) 曹操當初為何不先攻略漢中和西川線? 這篇直接這樣回:
==
另外釐清一個觀念 馬超韓遂等"西涼"軍閥的老家在涼州
但在建安初這些軍閥的地盤都在關中 曹操是看鍾繇張既等安撫這些小軍閥
曹操要打張魯就一定要越過關中 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說要打張魯
馬超等人卻先跳起來的關係 曹操和馬超等的第一戰是在潼關
==
在下倒是認為沒有"一定",只是基於當時的時空因素,讓曹操選擇越過關中而非越過上庸
這篇只想稍微用自己的想法推測一下理由為何
【一】斬草除根
把馬超趕跑到漢中(建安十九年春)的隔年(二十年春),曹操就征張魯了
一來讓關中休養一年
二來馬超對羌氐的影響力仍在,一日未除,他日難保不會再連結胡人進犯,如下:
武帝紀:
"馬超在漢陽,復因羌、胡為害,氐王千萬叛應超,屯興國"
如果把戰勝馬超韓遂的兵力,從關中轉移到荊州北部再走上庸,形同讓關中防禦力下降
被打爆後的馬超韓遂&羌氐,威脅雖相對較小,但又不能不守
話說回來,馬超傳引典略補注:
"靈帝末,涼州刺史耿鄙任信姦吏,民王國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發民中有勇力者,欲
討
之,騰在募中。州郡異之,署為軍從事,典領部衆。討賊有功,拜軍司馬"
又龐悳傳: "初平中,從馬騰擊反羌叛氐"
這兩段沒提到馬超是否有參與擊討氐、羌,只有馬騰&龐德確定有
另外典略這種敘述方式,看來像是王國在中平初年先反叛一次,被馬騰征討
之後中平四年涼州刺史耿鄙死後,又再反叛一次
然而參考龐德傳後,個人比較傾向馬騰只擊討氐、羌(北宮伯玉&先零羌人),不包含王國
這樣比較合乎中平四年,王國與馬騰的合流
再來龐德傳的"初平中",疑似應為"中平初"的誤植?
畢竟馬騰在初平三年已"率衆詣長安"(三國志馬超傳、董卓傳)
查了後漢書也找不到再次擊討氐、羌的記載
(PS:)腦補一下龐德&馬超的關係
1.
龐德的有特別提到的戰功,都在馬超還沒出賣他老子前
"勇冠騰軍"(龐悳傳)也是在這時期留下的,卻不把這樣的評價,留在跟了馬超之後
頗耐人尋味XD
在下認為對抗曹操時,龐德應有所保留
否則要是宰了一堆曹兵曹將,豈能那麼容易給曹操納降
如同張遼徐晃張郃降曹前一樣低調
2.
後漢書 孝靈帝紀:
"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與先零羌叛,以金城人邊章、韓遂為軍帥,攻殺護羌校尉伶徵、金
城
太守陳懿"
好死不死龐德又擊討了上面這群跟韓遂聯合的羌人
而馬超需要尋求跟韓遂的合作(至少在被離間前:P)..多少會尷尬吧
3.
馬超傳:
"楊阜說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
非
國家之有也。」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
馬超的阿嬤為羌人,其父馬騰有羌人血統,以前我原本認為馬騰間接被馬超害死
也許因此馬超得不到一部份羌人的認同
但讀到馬騰反過來對付自己同胞-羌人之後,就覺得事情好像也沒那麼嚴重
假如馬超確實沒有擊討氐、羌,而龐德有
這點可從馬超甚得羌、胡心來印證
或許對氐、羌的立場不同,是造成龐德留在張魯這,而沒跟隨馬超投靠劉備的原因之一?
4.
只不過或許打仗也相對死傷了不少羌人
否則下面這段敘述,有機會在諸葛亮北伐時,把"淮"換成"亮",來應急一下糧草問題
如果理由是因為馬超已死 但也還有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馬岱在蜀@@:
郭淮傳:
"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榖,平其輸調,軍食用足"
【二】士氣此消彼長
若決定改由上庸進兵漢中,光是到了荊北,就得面對當時尚未被打爆的
且論休養生息又更久的關羽挑戰!
更甭提當地申氏家族等的勢力
魏略雖提到申耽之前曾"遣使詣曹公"(劉封傳)
問題一旦被關羽開後門,難保這些新附的勢力不會落井下石
相對留在關中的話,馬超韓遂&羌氐的士氣低落(張魯乃"自守之賊"咩),較好對付
【三】從上庸->漢中的困難處
神農架好不好行軍,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贅述了
以下僅貼出比較不常被討論的見解:
dunntw大 #1F-ItMEe (SAN)的文章:
==
司馬懿走得痛苦除了運輸困難與天候外,可能還有一個因素
那就是地方勢力。地缘看世界作者曾表示漢水出漢中盆地後
,各河谷盆地並非是沿漢水兩岸分佈,而是分佈在支流兩側
的(包括安康盆地的主體也是)。這也就意味著那些重要據
點,魏軍需要不斷的改變航向,逐次拔除。
==
此外,後見之明來看,無論是劉封攻上庸,或蔣琬"乘(漢、沔)水東下"(蔣琬傳)的戰略
要自關中突破蜀漢中天險,來給蜀軍出發點-漢中開後門的機率,應該不高吧
司馬懿討孟達,則得考慮漢中蜀軍的路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