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rLuna (陽月)》之銘言:
: 讀正史會發現三國各有一個大將軍都是沒什麼勝績的...
: 魏國:
: 夏侯惇
: 戰績...早年有一些勝績 但是敗多勝少
: 不過基本上是元老親族 能當到也還算不太意外
: 蜀國:
: 費禕 戰績只有興勢之戰的援軍 這勉強算一勝?
: 援軍到沒打敵人就退了
: 不過基本上是掛著這個名字當丞相在用的....
: 吳國:
: 這個最神奇了 就是諸葛瑾
: 當文官 跟顧雍差不多威 給他當丞相都還比較適合
: 孫權偏偏就是要讓他帶兵 然後一直打輸 先輸夏侯尚後輸司馬懿....
: 唯一一勝 是韓扁事件 是撤退戰不說... 還是陸遜幫他弄出來的
: 而且基本上不是親戚也不是非常元老( 阿 說元老對孫權可能算啦...) 又明明是文官的料
: 到底諸葛瑾是怎麼當到大將軍的阿...
: 其實這三個都有點微妙就是了 跟各位討論一下
因為三國時期的大將軍基本上不是只管打仗的
他們的實際職權類似首相或行政院長
(孫吳的例子比較特別,丞相跟大將軍同時存在,然後又有上大將軍
所以職權應該不如魏蜀兩國來的大)
所以你看這三人有一個共通點
「人和」
夏侯惇自己推薦了不少人才,曹操也拿魏絳比喻他
費禕在諸葛亮時期就是丞相府裡的潤滑劑
諸葛瑾是孫權找來專業搓湯圓的
基本上能做上大將軍,倒還不一定是看軍功
人際關係與政治手腕也往往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面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7-08-10 08:44:00好有道理
作者:
zeat (L.)
2017-08-10 09:16:00專業搓湯圓XDD
作者:
Mbyd (軒轅過客)
2017-08-10 10:10:00孫權:今天我要花生的
作者:
Yshuan (倚絃)
2017-08-10 10:29:00搓湯圓推
作者:
sonone (有容之行)
2017-08-10 11:23:00推搓湯圓
作者: neptune317 (薨) 2017-08-10 11:44:00
殺豬大將軍何進
吳還有大司馬(還兩個) 大將軍在武官只能排第四 XD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8-10 12:50:00諸葛瑾當大將軍打仗也不是扛主線,圍樊城那次感覺是以朱然為重心?
作者: DerLuna (陽月) 2017-08-10 14:19:00
但是諸葛瑾很常帶兵啊 然後都輸..
作者:
lazyming (lazyming)
2017-08-10 14:27:00曹仁 司馬懿 姜維 陸遜 丁奉也都是大將軍 戰功也都不差
作者: DerLuna (陽月) 2017-08-10 18:06:00
上面那幾個就是當到大將軍應該也沒什麼爭議了
作者:
CGT (Peter)
2017-08-10 21:22:00從東漢後期開始的大將軍都按慣例兼錄尚書事,比較像宰相曹爽,司馬師,孫峻,孫琳這些權臣也都當過大將軍
作者:
mimicy 2017-08-10 23:30:00換個角度看 蜀漢實際統兵最有權者是諸葛"丞相"呢
作者:
kairiyu (E N O U G H is enough)
2017-08-11 01:26:00所以丞相>大將軍?
如果關羽能活下來當大將軍諸葛亮當丞相也管不住但漢代文武分工薄弱,威望跟能力輸慘制度同級也無用
作者:
ww (劉文聽)
2017-08-11 11:29:00丞相當然高於大將軍 夏侯惇當大將軍時 丞相是魏王曹丕
夏侯惇那時候是魏的大將軍 不是漢的 而曹丕是漢的丞相
作者: harryrain (初戀那件小事) 2017-08-12 15:18:00
其實丞相這個名稱跟地位高低在中國史上一直變來變去,漢朝很長時間外朝領袖是大司馬大將軍,內朝是尚書令但曹操即丞相位是以「廢三公重設丞相」的方式即位,因故當時最大的自然是丞相,再來就是大司馬了,實權重要
作者:
ILNARA (別踩線)
2017-08-13 07:04:00最起初秦設三公是丞相(內政) 太位(軍事) 御史大夫(監察)然後漢朝改了一堆名字...曹操這理由實在有點牽強XD他只是假借名義 獨攬朝政 把權謀玩的徹底就是~
你會因為曹操是司空而不是丞相覺得曹操位置變低嗎..這位置制度上是平等的,只是實權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