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董卓傳 - 八日政變

作者: kea (推理小說<親愛的你>出版)   2018-09-22 06:38:37
第四天:辛未、八月二十八
我們將鏡頭拉遠,正當皇宮動亂、皇帝出逃時,洛陽近郊東、西、北三個方位,各有
軍隊快速地向洛陽推進。
來自東方的是騎都尉鮑信,他先前奉何進之命返回故鄉泰山郡,募得千餘新兵,回程
來到成皋時聽聞何進的死訊,加速行軍。話說何進安排的另一支外兵、東郡太守橋瑁當時
應該也在成皋,但並沒有橋瑁與鮑信互動的記錄。
北方來的則是執金吾丁原的部隊,他原本在孟津等黃河口岸,聽聞洛陽有變,緊急率
領數千人的龐大部隊渡過黃河,向洛陽前進,企圖保護何氏一族,隨軍的還有擔任主簿的
呂布。
西方來的部隊就是董卓。前面提到,董卓原本駐軍夕陽亭,由於他弟董旻就在洛陽政
變的核心,理論上,至遲於二十六日下午,董卓就該收到政變的消息,他帶著三千人步騎
混合部隊花了二十七日整整一天的時間,完成二十公里的行軍,在晚間抵達洛陽西面的顯
陽苑,見到城中火光,這才命士兵給我跑起來。這時皇帝在城北的消息傳來,董卓隨即率
軍北上,總算在二十八日清晨,自百官公卿手中劫下劉辯與劉協,護送這兩兄弟回到洛陽
皇宮。
董卓迎皇帝於北邙阪的史料很多,其中最生動、最詳細的當屬王粲著作的《英雄記》
,前面「楔子:北邙阪之螢」一段主要便是依《英雄記》改寫。王粲的父親王謙是何進的
長史,當時王粲大約十五、六歲,何進還想把家中女孩嫁給王粲兄弟。八月二十五日政變
之時,王粲便處於動亂的核心,他所留下的記錄應可視為第一手報導。
有趣的是,即便王粲也發現,關於董卓見劉協一節,目擊者的傳述並不一致,有人說
董卓先對劉辯碎念幾句,騎馬來到劉協身邊,劉協本與閔貢共乘一馬,董卓說了一句:「
我董卓也,從我抱來。」便硬把劉協抱到自己的馬上;但也有人說,小劉協死不肯讓董卓
抱,最後董卓只能與劉協併馬而行。
從歷史發展角度觀之,小劉協究竟有沒有被老董卓強抱,實在不是個重要的議題,但
對當代的士人顯然有其重要性,某種程度描繪了董卓與劉協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狀態。
那天,袁紹可能也在公卿行列中見證了董卓接駕,他可能還透過袁隗的引薦,與這位
袁家老故吏故作親熱地敘了個舊。他對這個渾身羊騷味的西涼老兵痞沒什麼好感,他們不
可能成為朋友,但這是否意謂他們就是敵人?
袁紹回到城裡,一名全副鎧甲、風塵樸樸的將官早在等他,那是剛帶著泰山兵趕到的
鮑信,他對袁紹說:「本初,董卓那廝手握強兵,將生異志,若我們不及早動手,將來必
定為其所制…本初,趁那廝的人馬剛到,兵困馬乏,咱們發動奇襲,必可一舉擒之!」
面對這樣的建議,袁紹的反應是「紹畏卓,不敢發」。
袁紹會害怕是可以理解的,他雖能耍幾下刀劍,說到戰爭,他還是個在室仔,他底下
的西園軍、禁軍或袁家部曲多半也沒實戰經驗,面對董卓那支殺人無數的涼州軍,就像你
在市民大道籃球場大殺四方,突然來了幾個身上刺奇怪中文字的黑人說要報隊一樣。面對
二千名沒有武裝的宦官,你可以看起來非常英勇,但對二千名精銳西涼武士展開奇襲又是
另一回事。
不過我想除了害怕以外,袁紹似乎也沒理由採取激烈手段。在董卓進京不到二十四小
時的當下,憑什麼論斷他「將有異志」呢?董卓的出現並非意外,一如鮑信出現並非意外
;你說他有抗旨的前科,別忘了袁紹剛剛才幹過什麼事;至於董卓接駕時跋扈的模樣,換
個角度看,那是西涼人純真坦率的一面,而且董卓本來就是將軍、牧首級的人物,論資排
輩,說話大聲點也沒什麼。對這種性子豪爽的軍人,你敬他一分他敬你十分,若真動起手
來,搞成洛陽巷戰,誰都沒好處。
二十八日下午,折騰整夜的皇帝劉辯整頓衣冠,幸駕北宮崇德殿,天子六璽從宮閣中
被取了出來,雖然傳國璽未尋獲,但無礙朝廷重新開機。當天皇帝降詔(理論上應仍由何
太后稱制)改元,將年號由「光熹」改為「昭寧」,並大赦天下。朝廷提拔河南中部掾閔
貢為郎中,封都亭侯;另外免除司空劉弘、司徒丁宮職務,任命董卓為司空。
閔貢封賞不意外,倒是盧植,他不僅救了皇帝,還救了太后,卻什麼賞賜也沒有,還
是個小尚書,好像不大公平。這也不難理解,閔貢官小,封賞容易,盧植就沒那麼簡單,
高層的政治利益分配顯然不是現在的皇帝與太后做得了主的。
至於董卓,他當上司空頗費周折,他先找到某個言官,以雨不停為由,提出彈劾,將
劉弘、丁宮拉下台, 自己才上了位。以董卓作風,主動討官並不意外,不過亂成一片的
朝廷能那麼快地就彈劾與任命做出安排,士大夫集團的合作應該是不可少的,特別是掌握
尚書台的那票人,如袁隗、盧植等,而這樣的合作,應該不是董卓以暴力促成,而是基於
士大夫們的樂觀期待,相信冠以三公名號,在未來的「後宦官秩序」中,董卓將會是個安
穩、聽話的要素,甚至是個有力的支持者。《西遊記》裡頭太白金星對孫悟空搞的也是這
一套。
以歷史的結果觀之,這些士大夫顯然錯得離譜,董卓野心可比齊天大聖大得多,他費
盡苦心帶兵來到洛陽,並非只是想複製前輩涼州三明的模式,遊歷幾個高級職務,做為地
域平衡的宣傳樣板,然後在下一次權力鬥爭中被犧牲。他要的是主導的權力,主導自己、
主導涼州人、主導整個帝國命運的權力。
當士大夫在皇宮中忙著政治安排時,董卓在城外顯陽苑大營也正忙著以軍人的方式站
穩腳步。首先是吳匡、張璋帶著前大將軍府的部曲前來投誠,何苗的部曲在群龍無首的狀
態下,也選擇加入董卓軍。這某程度上應是董旻的安排,其實我滿想瞎扯些董旻先前在洛
陽為他哥打下多少的基礎,不過沒有證據支持。
另外就是虛張聲勢。史載,當時董卓兵力僅有三千人,怕不足以服眾,於是每隔幾天
就趁夜間派部隊潛出城外,天亮時再大張旗鼓回城,營造涼州兵團源源不絕的假像。
董卓另一個大動作就是殺丁原、併吞并州部隊,這部分我留到明天再說。(40)
作者: Getbackers (逆轉思考全壘打!!)   2018-09-22 10:34:00
推!
作者: KJK7 (.......................)   2018-09-22 14:46:00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9-22 14:49:00
在洛陽近郊快速向洛陽推進的軍隊,應該還有一支王匡的:"(何進)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并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後漢書何進傳)說到王粲,還真得慶幸他有一身好文采,寄情寫詩之餘,順便還描述了當時的歷史事件,作為後人除了傳統史書以外的參考從鮑信對袁紹的告誡 + 日後"深自結納"勇於自龜縮的關東聯軍跳出來討董的曹操,看得出來鮑信真的對董卓很感冒XD(事後之明的觀點是有遠見吧)假如照王匡"於徐州發彊弩五百西詣京師。會(何)進敗,匡還郷里。起家,拜河內太守"(英雄記)所述這段,是何進GG後,王匡先落跑避風頭,才又被召回宮裡陪袁紹殺宦官?至於有無先跟袁紹碰頭..很難看得出來的感覺?合理情況是王匡還沒跑遠,就得知袁紹除宦官的意圖,所以返回去陪袁紹這樣?
作者: time3Q (緣分落地)   2018-09-23 00:14:00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9-23 02:44:00
然後丁宮被罷司徒時,董卓還沒進京的樣子..要我發揮想像力的話,我會寫說何苗在當河南尹時,滎陽賊起造反,於是借重時為洛陽城管御駕的奉車都尉的涼州人-董旻過去的作戰經驗(考慮何苗這種靠關係的有多少斤兩),幫忙討賊..於是董旻便有機會和何苗的部曲混熟?
作者: xflies   2018-09-23 10:25:00
加入董卓軍的可能還有包含董承在內的董重殘部董卓進入洛陽短短幾天就有各種勢力來投靠, 號召力不簡單
作者: omau (歐茂.歐拜)   2018-09-23 11:09:00
大推!
作者: agamonnon (我用食尚玩家意淫)   2018-09-25 08:26:00
讚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