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抱歉為免洗版OTZ..兩篇合一起回
: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問題在大量鑄幣,是否鐵定由通縮變成通膨?難道不能緩和通縮,變成均衡狀態?
: 只有通縮、通膨的二分法?
大量鑄幣不一定會通膨
要看貨幣傳導方向
: : 如果要找
: : 我還能找到更多的證據
: : 我手上很多墓葬群的考古出土錢幣能證明剪輪五銖的流通很驚人
: 劣幣流通很正常,正好說明長沙東漢簡牘呈現之,捨棄貨幣的自然經濟
: 因為良幣都被私藏起來了,又不想以以市場上當道的劣幣交易時
: 自然經濟便隨之出現
長沙五一廣場簡的時代沒那麼後期
主要是漢和帝到漢安帝時期
: : 這則不是反而證明用錢嗎?
: : 次房為達賣布帛
: : 總共賣出錢32800
: : 然後達因為祭祀等活動花費錢32720
: : 32800-32720=80
: : 所以剩下錢80
: 直者,值也,是在說那些布的市價
: 但又沒辦法完全交換,所以會有剩餘而換算之餘錢,以及換不掉的白絹、鮮支
你要這樣硬解
我沒辦法
: : 賣衣還錢
: : 問題在哪?
: "今諸船以戴(載)得油錢",油錢可以指運費,亦即船所載的布拿來抵運費的話
: 這筆交易不用考慮運費的問題了
你要這樣那全部都能如此解了
: : 市米一斛不就是賣米嗎?
: 對啊!賣酒買米,很直觀吧
: : 以一當二當三
: : 有利可圖為何不做?
: 未必有利,你忘了為了鑄造,需付出多少成本
沒有那麼高
東漢政府鑄幣扣除成本利潤都還有20%
如果能當二當三
利潤更高
稍微算一下就知道
一枚成本0.83枚
利潤0.17枚
現在當兩枚用
成本是固定的
並沒有隨之成倍
所以一枚的獲利變成1.17枚
利潤成長1.17/0.17=6.9倍
利潤變成141%
縱使民間原本成本超過一枚
算1.2枚好了
都還有0.8枚的利潤
利潤也還有96%
去哪找這麼高獲利的生意?
: : 〝由於生產的下降,物資日益匱乏和物價的上漲,與此相應的則是官府減少
: : 貨幣的含銅量,以此來搜刮民財,並企圖維持財政的平穩。
: : 但市場上因為出現大量不足值的貨幣,更促使了物價的上升,反過來又導致
: : 錢幣越鑄越小。
: : 如此而形成惡性循環,最後自然以經濟崩潰而告終。〞
: "官府減少貨幣的含銅量,以此來搜刮民財,並企圖維持財政的平穩"?
: 減少貨幣含銅量,"錢薄"當然對應的就是"貨輕"
: 賣給政府不足額量的貨,這樣有搜刮到民財?
那是寬鍥薄之禁後的事情
時間點不同
: : 所以通膨了
: : 而且還是惡性的
: 就是不想以貨幣交易,費雪方程式:MV=PT M、V都下降
: 而人民的需求仍在,故交易量T以自然經濟的方式取代貨幣交易,而視為維持不變時
: 請問物價會..?
那就不會有物價了
除非布帛或糧食能標準化
成為新的計價單位
那就是自然經濟
東漢末年還沒到自然經濟
: : 兩者沒有必然相關
: 也沒有完全不相關
: : 一樣從貨幣數量學說來看
: : MV=PT
: : 貨幣越輕,拋售越快
: M下降,V未必一定上升,要看方程式另一端的變化
沒錯
可是現在交易總量是下降的
照你的自然經濟論的情況
: : 當貨幣失去保值性,會更快向市場換取貨物
: : 社會總交易量(T)很難跟上,更別提當時糧食供給總量因天災人禍開始下降
: 劣幣當道時,更快向市場換取貨物的,就是自然經濟
: 總交易量(T)不見得跟不上
鐵定會下降
不然貨幣就不會產生了
不然發明貨幣幹嘛?
〝原夫立錢之意,誠深誠遠。
凡萬物不可以無其數,既有數,乃須設一物而主之。
其金銀則滯於為器為飾,穀帛又苦於荷擔斷裂,唯錢但可貿易流注,不住如泉。
若穀帛為市,非獨提挈斷裂之弊,且難乎銖兩分寸之用。〞(通典‧錢幣)
自然經濟的交易成本很高
交易量一定會下降
因為會被成本吃掉
: : 當貨幣實重超過幣值
: : 貨幣保值性增加
: : 只要V下降些許
: : 通膨並不會隨著貨幣數量增加上升很快
: 劉巴那時候是人民賣米給政府,換取直百錢,那V因此一定下降嗎?
: 所以若想維持貨幣數量的途徑,便是重錢直百錢取代原先五株錢,而於市面上流通
這不就是蜀漢初期的情況?
: : 東漢本質還是個農業帝國
: : 扣掉奢侈品
: : 跨區貿易主要還是糧食
: : 奢侈品太多,只會有人跳出來說「今天下浮侈離本,僭奢過上,亦已甚矣。
: : 凡諸所譏,皆非民性,而競務者,亂政薄化使之然也。
: : 王者統世觀民設教,乃能變風易俗,以致太平。」(潛夫論)
: : 這裡的問題是糧食價格太貴
: 奢侈品太多,反映出貧富差距,通縮導致穀賤傷農,所以貧困就出來了
奢侈品不是季芬財......
奢侈品是炫耀財
通縮情況下會全部受到影響
你要硬套我沒意見
但事實是沒法這樣做
: : (永壽元年)二月,司隸、冀州飢,人相食。
: : 勑州郡賑給貧弱。若王侯吏民有積穀者,一切貣十分之三,以助稟貸;
: : 其百姓吏民者,以見錢雇直。
: : 王侯須新租乃償。(後漢書‧桓帝紀)
: : 錢賤對政府的力役調度、賑災和開支有很嚴重的後遺症
: : 如果原有以錢代役的召募條件召不到人
: : 只好要百姓親自服役
: : 不然帝國力役不足,會出大事
: : 錢賤,以工代賑也不可行
: : 賣官鬻爵乃至加稅都是這樣的背景下發生
: 就是錢貴,才會開出以錢代役的條件啊,不然開辛酸的吧
你一下錢賤一下錢貴
論點亂跳
我很難回應
: 農、商都賣不到好價錢時,選擇以工代賑,由政府出面補償,倒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 賣官跟漢靈帝為了自己奢侈享受,似乎脫不了關係
漢桓帝就開始了......
: : 而為什麼〝寬鍥薄之禁〞會被採納
: : 因為等於放任地方自籌財源
: : 剪輪不止百姓做
: : 地方官員更是大宗
: : 只有這樣才能彌補財政狀況的惡化
: 財政惡化,所以劉陶那一段上書的重點,便是希望"止役"
: 讓百姓除了打外族等,沒辦法避開的繇役以外,有更多時間衝經濟
你的經濟學跟朱元璋很像
可惜
市場不是這樣運行的
還有
東漢帝國都市跟鄉村的貨幣流通度不同
如果是很鄉下的地方
一樣是自然經濟主導
縱使是宋代依然如此
這點舉世皆然
貨幣流通本來就是跟隨商業行為
如果當地商業蕭條
貨幣自然就少
以中國之大,這種地方很多
不能以此論證中國一直是自然經濟
照如此論
歐美跟中國都要到近現代才不是自然經濟了
回應到此
如果你還是要堅持通縮論
我沒意見
貨幣理論有很多反直覺的部份
沒有經驗過很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