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推 evilraistlin: 這個議題感覺挺有趣的 只是沒有什麼資訊可以參考吧 01/08 14:29
真正有意義的訊息都在別的領域別的地方
你如果在別的領域取得足夠的訊息,現有的史料,你可以解讀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而且訊息量會遠比現在的兩岸史學界或任何界大得多
首先經濟學原理有很多物理定律一般的東西,但真正能夠駕馭的人很少
比如有版友把土地兼併誤判成經濟變差的訊號
但其實經濟學原理根本沒這種事,規模經濟是很好的現象
所以史料裡所有土地兼併的訊息,要不是不是重點,就是因果關係在其他地方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叫「組織資源」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社會結構的長期穩定程度」
社會結構愈長期穩定 = 組織資源愈多愈強 = 技術累積愈高 = 經濟愈好
這幾乎是恆等式一樣的公式
為什麼,以蜀錦來舉例
蜀錦是高級紡織業,而且是專門行業,有技術積累的行業
這意思是:
1. 他們是完全不事農業生產的
2. 社會的農業已經安定到有餘糧供給這些不事農業生產的二級產業
3. 社會有穩定的消費者,可以消費蜀錦這種高級品
一定是先有內需,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產業才會擴大、分化、積累
4. 他們的社會穩定已經跨了幾代,所以才會產生專業分工與技術流傳
再來第二個重要訊息是他有沒有出口競爭能力
蜀錦的紡織業,和魏的廢物紡織業,一看就是完全不同技術層次的東西
因為魏的有錢人會千里迢迢買蜀錦,但貿易路線不會反過來
這表示同樣的東西,蜀做得出來,魏做不出來,所以蜀的技術比魏高
再經由上面1.2.3.4.的規律,可以得知,蜀的組織資源、技術、社會、經濟
在人均上,一定比魏強
這不是一個孤證,因為魏的組織資源明顯比較差,這個後面會再提
所以光「出口」這件事,就能完全證明技術能力的高低排序
但是,組織資源是生態系的概念
破壞的生態幾乎不會回復
因為產業的知識都是隱性知識,不是顯性知識
最好的理解概念是打籃球
打籃球是不能用書本教的,只能在團體裡面競爭、練習、傳授
所以一群會做蜀錦的工人,如果被流民屠殺光了,這裡的產業技術是永遠不會恢復的
就失傳了
大型屠殺戰亂=組織資源的毀滅=生態系的毀滅
注意這個毀滅是「永久級」的
所以,從東漢末開始,被黃巾之亂搞得特別嚴重的地區、爆發區
或是產生過大屠殺的地區,你都可以直接懷疑,他是組織資源嚴重荒漠化的低技術地區
而這個懷疑又會和很多線索聯繫起來
例如黃巾之亂和徐州大屠殺都是發生在北方
而蜀錦這種產品,都是南中往北方出口,而不是北方往南方出口
這就不斷加重了北方其實沒什麼經濟實力的證據
另外有一些版友舉鹽鐵業例子來證明北方經濟實力很強
這基本上一定是搞錯重點
鹽鐵業就是漢武帝以來,發明的國家徵稅收割機
因為鹽鐵,第一是低技術產業,很簡單,不是什麼高級技術
第二,他是民生必需品
所以國家機器只要佔領控制這個產業,把他國有化
他只要賣得貴,就可以收割民間財富
他只要缺錢,就把鹽鐵賣到極限,民間財富就會被榨乾
這比徵稅成本低太多了
所以鹽鐵業並不是經濟強的證據
反之,魏的國營鐵業記載很多,那強化了魏是一個組織資源破壞機、
大型收割機的證據
其實你放大到整個中國歷史來看,整個邏輯都是完全連貫的
甚至現在的河南,都是做組裝iphone這種超低級技術活,駐馬店十個有九個騙
而江南從東吳開始,或是其實更早,算到秦漢都可以,社會結構一直就是最穩定的地區
所以才會「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因為楚國人組織資源最強,最團結
被壓榨過度的秦本土反而因為組織資源沙漠化,兩代就自滅
六朝之後,江南一直是漢魏文明的最後正統
就算被遊牧民族破城,第一期中華文明毀滅之後
一千年的時間,中華的格局,都是江南是最重要的經濟生產區
而北方基本上扮演流寇與強盜的角色,提供武力,南方提供錢
這整個邏輯規律都是完整連貫的
所以另外有一個版友說青州產業技術很好
我敢說你絕對看錯史料或解讀錯史料
技術很好的地方= 社會穩定
但青州就是黃巾之亂的中心
那裡從西漢七國之亂之後就已經愈來愈不太行了
會爆發黃巾之亂,大家都沒工作做沒飯吃,只好去當青州兵流氓的地方
怎麼可能會有什麼長期的技術積累,這就是反物理規律的
所以基本上就是這樣
現在的訊息早就夠了,缺的是解讀的能力,也就是框架
框架不對,就是你戴的眼鏡不對
你戴的眼鏡不對,很明顯的東西,你也會看不到,這就和濾光的原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