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聊瞎玩三國志戰略版S1,可能是配將影片看太多,演算法推給我看
了李天豪的蜀漢為什麼滅亡。由於這位先生有評論時政,也算是電視台名嘴,
加上某些色彩鮮明的社團有時會推他的文章,所以在個人的印象中不是太喜歡
。不過,影片當中有幾個觀點在下覺得頗為有趣,想與大家閒聊一下。可能很
多人已經看過,也可能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看他的影片,就讓小弟與大
家分享討教一下吧。誠所謂不以人廢言,在下只是想就當中的觀點拿出來跟諸
位聊下,絕對沒有要吹捧誰,或者公審誰的打算。
1.傳統的連營700里必敗說
即使去除版上諸位與夷陵戰神的各種文串,這個聯營700里的說法也已經被
討論過多次。部分版友認為,劉備沒有蠢到不知道這樣有問題,或者劉備其實
根本沒有傻傻的連700里,整場戰役要考量蜀吳兩方的軍事行動,並不是單純的
所謂連營700里必敗。不過這裡李先生採取傳統論,所以還引了曹丕的評價作為
補充。當然,文帝紀的記載在本版也討論頗多,這裡不贅述。個人的想法是,
如同柏楊先生所說,史書從某個時期出現很多所謂見微知著類評述,甚至接近
未卜先知。這類文字在他看來不明所以,讓人困惑。曹丕到底是高瞻遠矚抑或
瞎掰?或者單純只是嘴砲剛好命中?
2.諸葛亮與劉備的治國理念不同
蜀漢內部的權力分布與對抗,本版也討論頗多,當中也有看過版友認為劉備
對於關羽有所忌憚的說法。這邊李先生提出一個有趣的說法,且據他所說已是史
學界公論,即孔明與先主的治國理念不同。他認為,赤壁戰後的數年間,龐統與
法正才是劉備的核心幕僚。益州、漢中,分別是兩人的最大功績。至於諸葛亮,
託孤之後才是孔明真正得以發揮的時期。
在下確實讀的書不多,近年也已經接近文盲的階段,但對於這樣的說法還是
很感興趣。姑且不論這種說法的正確性,但這確實可以解釋龐統與法正如此受劉
備重視的理由,畢竟荊州之後,江山就是兩人打下來的。甚至可以解答我多年的
疑惑,為啥正史內容稀少的鳳雛龐統,卻常常被賦予很重要的地位,總不可能只
因為演義吧?
孔明不擅打仗的說法除了陳壽的評語,另外就是對於法正軍事上能力的對比
。尤其那段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
矣。」,一直都有不同解讀。如果採用這邊李先生的說法,孔明這邊的感慨,未必
就是針對法正的軍事能力以及劉備的心理依賴,而是實實在在當時的蜀漢政治地位
?
3.北伐的意義
如同版上很多討論所說,採取攻勢不完全只是為了掌握主動權或是把戰場移到
對方土地。蜀漢的內部政治勢力均勢,一直也是版友討論的內容。而李先生認為,
北伐的意義之一在於安內,藉由孔明自身的強人政治,推行類似動員戡亂的軍政體
制,這才是北伐本身最大的價值。
而事實上,蜀漢的權力派系直到滅亡都有所運作,投降派的大多是益州本土勢力,
足證蜀漢政權內部權力結構均勢的必要性。
4.劉禪與姜維關於蜀漢的續存
記得高中時代,歷史老師給我們看過一篇專文,內容大抵是說,不要神話諸葛
亮,不要刻意醜化阿斗,孔明死後,蜀漢也維持了20多年沒滅。類似的說法,也在
袁騰飛老師的課程影片可以看到。後世關於劉禪的翻案文章很多,本版也有不少論
述。但在李先生認為,蜀漢之所以在諸葛亮死後可以續存,跟劉禪或是姜維等人都
沒啥關係,主要是曹魏本身權力更迭因素。甚至最後滅亡,跟蜀漢本身的運作也關
係不大,而是因為司馬昭在曹髦死後需要巨大功勳,穩固自身權力。
以上,其實對於書讀不多的我來說,算是提供滿多想法的影片。當然,我自己
是沒有能力去判定其正確性的。夜半無事,整理出來跟大家聊一下。再次聲明,沒
有要吹捧或公審作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