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只是一篇文章而已,其實就是個粉絲自吹自擂自彈自唱的文章。
看著文章內容,年紀老大的我只是一笑置之,想著「我也曾有那樣的青春」啊,本來就這
樣翻過去了
只是,看到蜀漢基本國策「重門之策」,這鎔鑄著劉備的識人之明、三代漢中都督(魏延
、吳懿、王平)的心血澆注、三代丞相(諸葛亮、蔣琬、費禕)的尊重制度所形成的衛國
長城被提出來,我就好奇多瞥了幾眼,……
信口雌黃北伐與「重門之策」不能並存;
深文周納「重門之策」是所謂給荊州派爽的產物;
張冠李戴把「重門」悍將當成自己黨羽。
每個都踩在雷點上,當真以為蜀漢迷無人乎?
但回頭想想,「重門之策」以前寫過,懶得重寫,現在人又速食,只希望看懶人包,長篇
大論是沒什麼人有興趣的-那,我得寫什麼呢?
那就從「重門之策」的基石漢中防兵來寫吧。
因為是雜寫、簡寫,要讓IT腦都能清楚的略寫,所以不附史料,有興趣的再自己去查-都
是有所本的。
定義:其實「漢中防兵」不像「東州派」這種名詞有專屬學術定義,只是琅琅上口約定成
俗的口語,不過真要分析,有以下三個面向:
1. 「重門之策」的基石,漢中都督所能掌握的軍事實力(含機動防禦的主戰兵力與各寨
圍防衛兵力);
2.軍事制度:整個蜀漢北部服兵役的方式;
3.「重門之策」、「漢中武都防衛網」的代稱。
規模:王平時期有未滿三萬(基本常識,蜀漢北疆有兵五萬餘,那可以反推回蔣琬、費禕
時期的北伐軍約兩萬多) ;後來王平病逝(延熙十一年、248年)、費禕遇刺(延熙十六
年春節、253年)後,「漢中防兵」急速減少再也不復以往規模;「肅壁」改革後(景耀
元年、258年)瓦解僅餘灰燼。
歷任主官與幹部履歷:
魏延,義陽人,但並非諸葛亮的荊州派系、也非東州派系,而是劉備元從派。受劉備提拔
,奠基「重門之策」漢中武都防衛網進而保障整個蜀漢安全的基本國策。
吳懿,陳留人,劉焉舊部出身,其妹吳氏改嫁與劉備後成為外戚。長期作為魏延副將,升
任後蕭規曹隨,沒有過失。
王平,巴西宕渠人,雖有地緣關係但並非益州派系,而是曹操強迫移民的其中一份子,降
將、賨人出身。雖然曾經討伐魏延,但是最終也用了魏延「重門之策」打贏興勢之戰,締
造「漢中防兵」最輝煌的時期。
胡濟,義陽(郡)義陽(縣)人,但並非東州派系,而是正統諸葛亮的荊州派系。可憐蟲
一個,過於忠厚老實而被同僚與尚書令相逼而無法踩住底線,逐步削減「漢中防兵」補充
給北伐軍,到了段谷之戰(延熙十九年、256年)更被同僚”指揮”作為”偏師”(平行
單位漢中都督為什麼成下屬?「漢中防兵」為什麼要出境作戰?),兵敗後把鍋全倒扣在
他頭上-後續雖然查證這場戰役並非他的職權範圍而沒有受罰,但段谷戰敗的北伐軍為了
補充兵力繼續從這裡挪用兵源,等到「漢中防兵」完全空洞化再以「肅壁」改革之名踢到
漢壽,「漢中防兵」自此瓦解僅餘灰燼。
劉敏,零陵泉陵人,正統諸葛亮的荊州派系,蔣琬從弟。支持王平而打贏興勢之戰。
杜祺,南陽人,東州派系。支持王平而打贏興勢之戰。
柳隱,蜀郡成都人,益州派系。最後的「重門」悍將。後續事蹟與本文無關,故不詳述。
看主官與幹部履歷,這是一個劉備給荊州派爽的產物所生出來的官職,還是顯示劉備的識
人之明,有能力者居之,不問自知。有能力者即使是即將凋零的元從派系魏延、孤鳥降將
異族王平都能找到自己位置;沒有能力的,即使是正統諸葛亮的荊州派系胡濟都會被同僚
與尚書令幾乎玩死。
兵源:
先說明,雖然名稱是「漢中防兵」,裡面的漢中本地人卻極其稀少,原因在曹操佔領期間
三次強迫移民,劉備佔領漢中是「得地失民」的局面。
1.躲過曹操三次強迫移民的漢中本地人與諸葛亮佔領武都陰平時,當地的百姓與異族;
2.魏延從梓潼和部分成都遷往漢中地區的移民;
3.屢次北伐獲得的曹魏邊境百姓與異族移民;
4.這是數量最多、變動也最大的一項:
蜀漢北部已滿服役年齡還沒經過軍事訓練的年輕新兵與接近退役年限體力負荷不了野戰部
隊北伐軍的中年老兵-簡單來說就是新兵訓練與待退老兵安置。
所以才會有前面定義項,「漢中防兵」也是一項軍事制度。
蜀漢北部地區服兵役,是全部送到漢中都督那分撥到各個寨圍,接受基礎軍事訓練經過考
核後,這些可以擔任戰兵責任的新兵才會與野戰部隊北伐軍交接,交接回來的是屆齡待退
的老兵,等到退役這些中年老兵就不用再服役(……了吧?),年年如此,就這樣保障了
蜀漢北疆安寧足足三十四年。
但是從王平病逝(延熙十一年、248年)、費禕遇刺(延熙十六年春節、253年)後,北伐
軍開始用各種合法(新兵基礎軍事訓練考核評測水平降低乃至乾脆不考核、屆齡待退的老
兵服役在北伐軍的時限盡量壓到最低才送回「漢中防兵」)不合法(要求「漢中防兵」組
成特遣隊直接供應戰兵給北伐軍)的行政手法擴充,這也是 「漢中防兵」數量蹭蹭蹭往
下降的原因:4.都斷流了。
任務:
1. 修築寨圍內外的防禦工事;
2. 基礎軍事訓練與對應敵軍入侵的訓練;
3. 寨圍之間的交通網;
4. 墾荒與軍屯。
以上是基地防衛任務與新兵訓練任務的需求。
5. 確保後勤補給線。
以上是後勤補給任務的需求(簡稱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