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前陣子的鬼島教育系列文
有些講的是就業環境,有些則指向教育出了問題
但台灣的教育真的如此不堪嗎?
我是現在的大學生
問題一:台灣教育不重視思考,重視填鴨?
ans:我是台灣師範大學的學生,就我一路升學路上,在大學以前,
的確都是強調結論而不重視過程,但這其實有很多原因
主因當然是為了升學考試,但也有很多高中課程思考的理論其實較為艱深
很難簡化讓高中生可以吸收,所以才會造就這狀況
但在這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問問自己
是不是真的想要求取知識?還是單純的想要分數呢?
在大學的時候,教授的風格會影響他的授課班上人數
而往往重視啟發,想要讓學生多多思考,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教授
所開的課往往人數很少,但是如高中老師一樣,可以系統化課本給學生的教授
課堂上總是座無虛席
就我所見,我看到的是,真正渴求知識的人真的很少
有名的翻轉教室,在大學施行的教授一般都被評價的很慘
這真的是老師不願意啟發學生嗎?還是學生本身只想花最少的時間讀懂課本上的知識呢?
卻把問題都丟給教育制度了,教育制度是出現了問題,但不該是逃避學習的理由
問題二:台灣教育不重視啟發,不讓學生適性成長?
ans:這點在國高中時期非常的明顯,但是學生真的想要知道自己想幹嘛嗎?
多少學生一放學就沈浸在線上遊戲、課外活動中,到了考完學測填志願再煩惱?
事實是,有很多資源可以讓你了解自己的興趣,大學的開放式課程、youtube多如
牛毛的教學影片
但多少人有碰過,有打開過呢?
學校老師在講課外內容時,真的有在聽嗎?還是只想要快點聽到什麼會考呢?
做個總結,希望學生們都可以找到心中的志願,也可以順利錄取
也同時希望,不要將自己不願意做的努力都推給教育制度
文章有點長,感謝你耐心閱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