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17-03-14 20:01:38※ 引述《gn01914712 (台大人類系之光柏豪哥)》之銘言:
: 最近 NTU版在討論杜鵑花節應該要提供薪資
: 我到比較好奇高中生真的有人會在意,或是真的可以"理解"
: 那些數據的含意嗎?
: 我印象中高中老師總是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 不要去搶那些熱門的科系,因為之後也會不熱門
: 倒是冷門科系前途一片光明。
: 大學畢業後,很多同學開始怨恨高中老師(我是沒有)
: 因為熱門科系依舊火熱
: 生科依舊顆顆
: 真的有高中生會把薪資納入考量嗎? (還是都覺得自己最特別,可以領高薪?)
其實我不覺得這和早熟與否有任何關係,
高中生之所以會不知道、不在意職場就業或出路考量,
說直白了只是因為還沒面對這問題。
晉惠帝反問「何不食肉糜」時,你不能當下就說他白痴,
那是因為這認知很可能來自於他過往的人生經驗,他的價值觀就是如此。
根據我求學經驗,同學中家境較貧困或半工半讀者,
選科系時倒是非常就業取向,這並非他們特別成熟或優秀,
僅是因為他們比同齡同學提早接觸社會現實。
我知道學生很討厭聽到出社會的人說等你開始賺錢再來討論,
不是想倚老賣老,而是因為你們真的沒賺過錢,
所以你們並不了解錢的「真正價值」……其實來自於背後的辛勞。
主計處統計30歲以下平均年收入是36.4萬,
假設工時和薪資都實報,這樣算起來時薪差不多近200塊。
辛苦勞動一個小時,只能吃一份麥當勞,
想吃個上千元的大餐,一整天的勞動都沒了,
終於畢業了卻也面臨四十萬的學貸,你要不吃不喝一整年才能還清。
只要能成為最頂尖的那批人,
不管在哪個領域都能過優渥生活,我不否認這事實,
但你也無法否認另一事實︰能成為頂尖者永遠是極少數。
所以我們就別好高騖遠了,稍微降低標準,改成能過不錯生活為目標,
這在不同領域的門檻可就大不相同,
某些領域是萬中選十,某些領域是萬中選百,某些領域是萬中選千,
如果沒有對特定領域具極端熱情或厭惡,
該怎麼選,應該很簡單吧?這是很單純的期望值和機率問題,
棄醫牙選生科的人,難道資質都特別差嗎?
台大土木和清交電機分數差不多,學生程度應該也接近吧?
為何若干年後前後者的平均收入可以差好幾倍?
再退一步來說,你們大概無法想像台科電機平均收入不會輸台大土木。
努力固然重要,但選擇更重要,
多半是時勢造英雄,憑一己之力改變時勢的是極少數,
至少在台灣,論各類組平均收入之首,就是醫牙、電資、法商。
容我再強調一次,「如果沒有對特定領域具極端熱情或厭惡」,
請盡量往醫牙、電資、法商去擠,其中又以越靠近前者越好。
最後還是要講點政治正確的東西,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生不是只有賺錢!」
我非常、非常、非常認同這句話。
人貴在腳踏實地,人貴在認清現實。
正因為人生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追求,
正因為人生若都在賺錢實在太浪費生命,
所以你更應該選擇收入較高的科系或職業。
如此一來你才不會為錢所困,
如此一來你才有閒暇餘力去追求你想要的任何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