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打這麼多標籤是因為想方便有需要的後人搜尋到,畢竟這個版惠我良多,
我在放榜前有在心中許願,如果上了要打詳細的心得文,所以現在來還願了。
不會上色,用手機試了一下好像怪怪的,連字都會變成亂碼...但我有努力排版,如果還是很醜我再改QQ
如有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寄信問我。
這篇文章會分兩篇,
(暫定,我原本想要一篇文完結,但是打了六小時還沒打完,我想睡覺...),
因為寫得很細所以很長,
沒興趣的可以直接跳到各個段落的〔建議〕
第一篇寫備審
第二篇是台大心理面試心得
會夾雜:
性向探索及可以用的資源
重考及大學階段心得
淺談憂鬱及心理調適
高中階段可以做的事
先上一些基本資訊
今年第一階段篩選是英數社自57(去年58),有超篩,
最終是43+21(離島)搶正備取26+8(離島)
參考資料:交叉查榜(我用數的...)
【台大心理備審】
(成績:81.25,我不知道這樣是好還差)
二階總成績=學測總成績50%+備審25%+口試25%
備審成績=
歷年成績40%+特殊表現或競賽成果或其他有利資料40%+自傳、讀書計畫、社團20%
參考資料:http://reg227.aca.ntu.edu.tw/acam/showitems.aspx?d=2070
◆個人的基本資訊
學測成績:73級,掉英數
高中成績:第一志願,高一中後,高二中上,高三上中上,高三下倒數
應屆總級69,國15英數13社自14(重考用不到,只是想讓大家有個底)
大學:118工學院某系
競賽成果:因為沒什麼輝煌的資歷所以放了很多謎樣成果
1.物奧通過(高三考的)
2.化學學科串珠比賽(?)
3.校內紅樓夢達人第三名(...)
4.音樂比賽優等(?)
〔建議〕
1.高三下成績不要放掉,免得像我一樣要重考,成績很難看QQ。
未來的事情,誰也料不到。
2.沒事可以去參加一些比賽,像我覺得我參加物奧,
雖然成績沒有特別出色,但某方面也是有比沒有好。
而且過程中還蠻開心的。
◆自傳:
坊間跟學校都會跟你說要怎麼寫,內容不外乎家庭、求學過程、興趣等等,
原則不外乎強調自己的特質、經驗與該科系有何連接,
目標則是強力推薦自己,
甚至有的人會說:「要把備審當成找工作時的第一份履歷!」。
這樣的寫法沒什麼不好,甚至可能很好,
但我按照這個格式寫的時候感到非常憤怒,感性原因是我討厭被攤開在別人面前,
理性原因是因為我認為這很功利,
像是把自己當成商品在販賣,自傳就是你的規格介紹,
你會看著規格表去決定一個罐頭好不好吃嗎?
那為什麼大學可以看著規格表去選學生?
人真的能夠被客觀的規格評斷嗎?
在所謂客觀的特質標籤下,是不是也犧牲了些什麼?
雖然明白現階段無更好的取代方式,但我還是十分憤怒。
為了紓解這樣的憤怒,我在開頭花了一整面A4寫前言,
一方面交代自己為什麼不寫求學歷程等等其他人有寫的東西,
一方面寫自己對於備審的看法,最後佔了整個自傳的四分之一。
算是蠻冒險的決定,但我沒後悔,因為我覺得比起規格表,
不如直接讓教授「試吃」我的思考模式。
而且寫完的感覺很爽。
節錄幾個小段: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教授不是老闆,學生也不是商品或是下屬。我
試圖逃脫「篩選者與被篩選者」此種有利益糾葛的權力關係,重新回歸「老
師與學生」的關係開始想像:我希望第一次認識我的老師怎麼樣了解並認
可我?......
......我希望貴系選擇我──如果有──的原因,不是因為我能為貴系帶來
多少的產值、多少利益、或是未來能夠贏得多少獎項,而是因為看見我已
經有的思考邏輯與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並認可我能在台大心理系的學術
領域中繼續砥礪自己,繼而養成我完整的人格,最後可以對世界及個人的
幸福有所貢獻。
我是抱持著「如果因為這個而被給了很低的分數,那這個系大概也不適合我」
的心情寫的。
寫這個是想告訴後人,出格不一定代表會被刷掉,
如果你有非寫不可但不一定見容的想法,還是可以冒險看看的。
起碼寫完的感覺很爽。(再強調一次)
後面的內容就沒什麼特別的,我寫了自己對於社會有很強的責任感和負疚感,
還有我怎麼處理憂鬱情緒(看書),閱讀及旅行讓我在人文和自然方面有親密的善意。
結語我引了台北大學王雅各老師(這學期我旁聽他的課)和我私下談話時的內容:
「我不只是台北大學的老師,我也是全世界大學生的老師。我是公共財。」
期許自己也能成為社會的公共財。
〔對於自傳的建議〕
我沒有有可以讓人拿高分的建議。
除了真誠和早點開始寫之外(一階放榜才開始寫很匆忙......)
不過,我覺得寫自傳的時候可以想想:
1.這份自傳的目標是什麼?
(對我來說是「讓閱讀者在短時間內,可以建構出最貼近真實的我的想像,
並認可我是『適合』受大學心理學教育的人」)
2.你對篇幅的取捨是為了什麼?你人生中重要的是什麼?
(我放棄寫一些我認為是含金量較低的特質/經歷,比如熱心、負責、擅長團體合作等,
並非這些特質不重要,而是因為我認為這些並非我目前為止人生中的重要旨趣。)
心態上的建議是:要寫自己喜歡的自傳。
雖然很痛苦,但我在過程中也不停地檢視自己:
大學的意義是為了什麼?我是個什麼樣的人?什麼對我是重要的?
我對某某事的感覺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最後把這些都梳理清楚,用精準的文字表達出來,除了對自己可能更理解之外,
我覺得也不失一個紀念,對面試也有幫助,因為這份自傳你寫得很真誠。
盡量不要去生產一個你自己也厭惡的自傳,
一則如果連看都不想看,面試時問到相關內容可能會出包;
二則我覺得強迫自己寫出自己也討厭的文字,會對心靈健康有影響(?)。
比如說如果我硬要在自傳中,把自己寫成抗憂鬱的勵志故事,
等於是犧牲自己真實的感覺,而且把自己錯置到固定的腳色裡,
未來還可能會對自己有錯誤的期待,導致狀況惡化。
(臨時想不到別的例子)
◆讀書計畫:表格呈現,架構為短中長期下分細項。
短期主要是寫打算如何增進專業能力,比如說我有寫要把NTU OCW上的〈普通心理學〉看完?
中期寫想修什麼課,還有想去哪裡實習或是做研究。
長期寫畢業後想往哪裡發展,心理出來較相關的出路有考公職(犯罪矯治等範疇)、
念研究所考心理師、就業(科技版討厭的HR、手機介面設計等等)。
〔對於讀書計畫的建議〕
搜尋別人怎麼寫讀書計畫的時候,看到一句很貼切的話:
「用力地想像你念了這個科系後的未來」,在這句話的基礎上,
我認為除了想像,應該還要去「確認」。
以免發生「你以為你很喜歡某某系但念了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回事」的悲劇。
對,我在說我QQ。我高中想當工程師,但我受不了只有理工的環境。
而且我很討厭工程數學(悲劇中的悲劇)
這些功課越早做越好,不一定要等到高三才能做,算是日常就可以積累的資訊。
確認的時候可以分為幾個項目:課程、人(同儕跟老師)、大學生活、未來生活
為了達到這點,事前準備應該要有:
1.了解這個科系有什麼課?內容是什麼?
不要看到課名就以為概覽全局,未來流的淚是大學前腦子進的水(?),
不要省這個時間,以免之後要賠上更多。
現在多做一點準備,可以省下重考的時間、重考的錢,還可以挽救未來的心靈健康。
可以去大學的課程網看看課程大綱,或是查查上課心得,
台大的話,PTT有NTUcourse版。
最好再去書店翻翻大學課本的內容,
我重考的時候有買了《普通心理學》《諮商概論》等相關的書來看,
好處是當你讀的很累的時候,看一下這些書會讓你對未來有期待,
進而可以保持衝勁。
如果一直沒有期待,那可能要想一下,
如果未來四年要一直接觸這些知識,你能接受嗎?
再來就是因為我很閒,所以我還跑去台大旁聽心理系的課程
(高中生如果想聽,我認為可以去聽一兩堂感受一下,
記得確認你想聽的課程是「允許旁聽」的),
也有上網看台大的演講(CASE系列、科學史沙龍),還有OCW上的資源都是可以利用的。
我還去翻過台大心理轉學考考古題XD。
2.此科系的組成人員是否符合你的氣質?
其實我不知道這要怎麼確認QQ,因為我是上了大學才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環境......
或許可以去各大學校的靠北版逛逛吧哈哈哈哈(乾笑)......
我覺得靠北版某方面會反映出這學校學生的生活啦,只是有的地方怨氣很重,
要注意自己的心情不要被影響(我看太多靠北文會陷入低潮)。
不是要戰學校,但在118,周邊的人大多數根本不關心我所關心的議題,
在思想上也有很大的落差(指的是觀念而非優劣),沒辦法進行深度的交流,
比如我跟同班同學戰過廢死議題,但他連我在說什麼都沒搞懂......
(我可以確定不是我的問題,因為我有拿給別人看,都看得懂)。
這種時候,我就會覺得很悶,覺得我根本不是這群人中的一份子(對校系無認同感),
不要小看這種情緒,因為你在那裏的一天,他就會折磨你一天,消磨你對生活的熱情。
3.你想過怎樣的大學生活?要怎樣才能畢業?修課規定如何?
寫這個是因為我不想再過之前必修滿滿滿、考試滿滿滿的生活。
我覺得我還是想去打打工、去旅遊、去看書,或是做志工、寫寫文章、玩玩社團。
我有大概算過,一學期9學分對我來講剛剛好是可以吸收又很快樂的學分數,
但市面上(?)除非是大四,否則台灣不會有這種大學的,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
找修課規定比較鬆的。
台大心理必修學分比較少(60,我原本的系是75),
而且選修(44學分)可以修外系的課(我想修一點社會系的課)
(我原本的系只採用5外系學分,等於修其他領域的課程對畢業沒幫助,想雙主修會累慘),
4.你想過怎樣的未來?
最直觀的就是,你畢業後想做什麼?
還有四年內你可以為此做什麼?
如果想念國外研究所,應該要去查查看國外研究所的申請標準,要不要考托福、GRE?
看不看重在校GPA?或是實習?要不要有研究經驗?要多少錢,有沒有獎學金?
如果要考英文,那你大學就該把念英文的時間規劃進去;
要看GPA,那你就要努力顧成績;
要有研究經驗,那大學可能要寫專題,要找老師進實驗室;
需要的錢,要跟家裡溝通好,如果家庭無法支持你,要想想看有什麼替代方法。
想念國內研究所基本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是就業的話,要搞清楚你想做的工作會有什麼生活。
現實層面來說,比如起薪、工作上會遇到的困難、工作環境及內容。
拿心理師來說的話,研究所至少要念三年,起薪45000~50000,符合自己的期待嗎?
拿工程師來說的話,如果目標是要年收百萬,那可能要去科技業爆肝,
如果不想在台灣爆肝,那你也要計劃如何逃出鬼島。
這方面的資訊也可以看看PTT相關版或是問相關人士,
心理方面的我有關注PSY版、Therapist版,CareerPlan和salary版也很好玩,
去看看說不定會有新發現。
◆小結
這篇心得文算是寫給迷惘的人看的,所以寫的很細很具體,
如果是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應該沒什麼幫助,就當我來騙P幣好了,如果有騙到。
有些話算是老生常談,但我不敢冒不寫的風險,我怕有人需要這些話,
而我卻因為懶惰錯過這個機會。
我覺得現在有一個風氣,好像是認為大家都應該很了解自己的性向、對未來很有規劃,
不了解的、迷惘的好像就會被貼上「沒想法」的標籤。
這種想法給了我很大的壓力。
所以我高中時經常「假裝」自己好像對某個領域很有熱情、很有興趣,
現在想想其實是一種逃避,也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覺得如果再來一次,我會選擇「承認」自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就是對什麼都有點興趣但每個都興趣不大的人。
承認了,才不會認為這樣的自己是「壞」的。
這樣才能順應自己的個性發展。
能在高中階段就對自己的未來有想法固然很好,但如果是像我一樣,是很慢熟的人,
我希望就算你們像我一樣繞了遠路或是壓根兒沒找到路,也不要認為自己喪失價值。
價值不在於你有沒有答對人生的答案。你要考慮你找不到、或是根本沒有答案的機率。
允許自己不知道答案,允許自己且走且看,理解自己的痛苦,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謝謝大家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