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中興、中山併私立醫大都喊卡 主要原因是它
◎新聞來源:UDN
◎新聞日期:10.11
◎新聞內容:
國立大學「求醫」難。台中市中興大學、高雄市中山大學分別尋求與鄰近的私校中山醫學大
學、高雄醫學大學「公私併」多年,兩邊今證實,合校案都已喊卡,主因是掌握財產的私校
董事會未點頭。公私併在國外行之有年,國內卻一路卡關,公校主管提議國內立法單位完善
法規,提升私校合作意願。
國立大學基於國際排名、培育人才等因素積極爭取設醫學系,今年初交通大學與設有醫學院
的陽明大學成功合校,上個月清華大學獲准成立學士後醫學系。和清大同時申請增設後醫系
的興大、中山則獲「可繼續籌備」,還可繼續努力。
興大、中山另與私立醫學大學討論合校多年,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校方想與高醫大合
校,但對方有來自董事會的壓力,暫不討論合校。中山大學目前持開放態度,不排除和其他
學校討論合併或合作的可能性。
中興大學也曾傳出想併中山醫大,但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說,合校是董事會職權,校方目前
沒再和興大討論合校,但和興大等多所大專校院保持跨領域合作關係,其餘不便多談。
興大、中山期盼的公私併非不可行,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詹盛如去年發表「大學公私
立整併之分析成果報告」,指出國外大學已有許多併校案例,通常是大校垂直整併小校,而
非陽明、交大所做的水平合併。
興大和中山進一步舉美國常春藤名校康乃爾大學為例,康乃爾雖為私校,內部的農學院、獸
醫學院等四個學院由政府支持,可做為國內參考。
不過,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今年初受台灣教育研究院社邀約,發表演講時提到,國外併校
模式都不適用於我國高教環境。實力強的私校董事會擔憂喪失主導權,無意與公校合併;瀕
臨退場的私校或許有意被合併,甚至直接捐贈、轉手給他人,卻難吸引公校接管。總言之,
無論哪一種形式的公私併,在國內都有難度。
鄭英耀說,少子化成定局,瀕臨退場的私校更迫切面臨「公私併」議題,呼籲立法單位先由
此著手,擬定退場落日條款,給退場議題一個處理期限,也給公私併更多發展機會。
鄭英耀分析,早期私校董座「捐資興學」,傳到下一代、第三代,目前普遍觀念是「投資辦
學」,學校若關了、財產充公,恐讓董事家族感到不光彩。因此,若能開放私校退場後拿回
財產,將提升私校與公校合作意願,有望更快樹立國內「公私併」典範。
詹盛如舉例,日本政府近年推出「讓渡」機制,開放私校拆分成多個學院,讓渡給不同大學
,並開放國立大學法人同時經營多所大學,以此應對少子化下的高教環境。這種運作方向值
得台灣參考,但將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且國內大學尚未法人化。
教育部高教司指出,現階段建議各校「先合作再合併」,鼓勵各校透過教學研究、行政治理
兩種模式試辦公私併。基於國內高教發展趨勢及社會期待,公私併適合由公立大學主導,避
免外界質疑公有資產移轉至私人單位。
高教司進一步說,教育部鼓勵試辦的第一種公、私校合作模式是「教研精進模式」,建議合
作學校建立跨校合作機制,如推動跨校雙主修、雙聯學位,破除學校間現有組織分界,促進
教師、學生、職員間的流動。
第二種模式為「治理創新」。教育部指出,此模式開放不同學校建立共同治理與決策機制,
讓雙方辦學品質與標準一致,強化實質合作關係。政府持續鼓勵各校提案運作這兩種模式,
從中找出適合我國的公私併模式。
教育部提醒併校背後的隱形成本。朱俊彰舉例,今年初剛合校的陽明交大,光是研議校名就
引發許多爭議,因為這涉及校友對校園的情感,很難尋求共識。合校後,如何整合領域重疊
的系所,以及如何說服外界,讓大眾相信合併必能帶來效益,都是大學主管要面臨的考驗。
◎原始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809409?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