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arkpre (parkpre)
2024-09-18 13:05:47看到七月這一系列有關政附和松山升學率的比較,
好奇的上去看今年兩校的榜單,做個簡單比較
(補充:查了這屆三年前會考分數應該是政附28.6,松山30.6)
當然午休時間有限,這邊就不比較熱門科系,
留待其他有興趣的人深入比較,細節就由大家各自解讀。
政附 松山
總人數 202人 684人
台大 9.40%(19人) 7.89%(54人)
五大 41.58%(84人) 29.24%(200人)
五大+四中 49.50%(100人) 40.50%(277人)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18 21:02:00討論激烈主要在於考上台大文組系跟其他學校理工不等價112出任薪資統計顯示大學學歷薪資科系間差異不大除了醫藥相關證照系有明顯較高薪資外其他科系畢業生薪水僅高於基本薪資4-5千元真正要有明顯薪資差異要到碩士學歷才有明顯落差而六成以上的碩博士學歷集中在理工科系也許大學就讀理工或是文法商對畢業薪資沒什麼差但大學理工生繼續投資2-3年取得碩士學位投資報酬率比文法商會高很多至於政附和松山讀哪家比較對升學有利200多人去比600多人也沒什麼意義兩家高中所在的等級本就存在一些有潛力和往下墮落的國中生就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不需要為了什麼排名
當然有意義,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政附升學比松山好,但是錄取分數卻是松山較高,可見政附的cp值較高。
作者:
pcj (愛睡覺的小熊)
2024-09-19 06:23:00歷史,地點,升學率。政附只有贏一個,輸兩個啊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19 07:46:00第四第五名有什麼好爭的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終生台大人)
2024-09-19 09:00:00在理工科,碩士是必備學歷了,就算應屆沒唸的 工作後很多會回校補學歷 只是在職生和一般生程度就是有差
作者:
parkpre (parkpre)
2024-09-19 09:05:00這篇是整理兩校升學表現,至於文法商理工的選擇並不是這篇的重點,想討論的可以另外開一篇討論。對照之前幾年的升學貼文看,有趣的是,在政附這個會考分數落點區(28-29上下),包括大同,中崙,麗山,板中,和平等校相比,政附頂大的比例是明顯高於這幾所學校。看歷史資料,頂大比例也是多數略高於松山。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19 09:23:00上學方便就好不需要為了多一點成效舟車勞頓政附學生數也不多剛好就吸收文山區的學生文山區老公寓也是近期小家庭詢問的重點麗山位置雖然也偏僻但只要內科還在跟著爸媽上學這樣的人口紅利還是會使麗山分數不墜松山的地理位置可以接收松山港湖甚至汐止基隆位置太好惹不太可能下去中崙也是小班加國中部就是定位在就近入學中崙附近還是以住宅區為主就學人口不會有大變化唯一可能有大變化的大概就是市大同了成淵與市大同吸收的族群重疊而成淵位置更好兩者分數在不遠的將來可能互換==先說一下沒有想戰學校只是若細看台大科系==政附19個台大科系裡較前面的僅法學、企B、會計、醫工各一機械二但松山台大54位前段科系佔比較高法律2、財經B、國關4、會計3、政治2、經濟A、企B2、物理、醫工2、數學、機械、獸醫、生機2、工海、化學、藥學2、物治、職治、醫檢、護理2怎麼看都是松山都是大勝吧現在只數台大錄取率是不準的還是要進去看錄取的系別松山應該就是永遠的老四也不會贏過成功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終生台大人)
2024-09-19 10:51:00其實樓上可以回文 好大一串XD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19 12:31:00不好意思,時間很零散就寫成這樣了。
作者:
parkpre (parkpre)
2024-09-19 13:08:00如果用una283的數據,因為當中把臺大護理算進來,所以我就用上面一篇una283台大尺標的貼文,把臺大護理以上的科系都算入,松山共37人,比例68.5%,政附共13人比例68.4%。看起來也沒有到有差別,當然如果再看更高標準的科系,我相信會有差別。不過我主要還是比較五大和四中以上。政附會考分數雖然低於松山,但升學表現卻遠勝同級分數學校,且可和松山平起平坐。雖然政附社區高中化已經是事實。但看起來還是有點能耐可以維持畢業生水準。
2014年學測70級分以上:政附11.2%松山8.6%政附還是比較好
作者:
NEWOLD (亂紅飛過鞦韆去)
2024-09-20 01:19:00為什麼政附的錄取分數低 升學表現確比較好
作者: kendavid001 (小雲) 2024-09-20 06:45:00
這就跟拿實驗比建中沒兩樣==母體數量差太多
作者: aro3810 (cherng0800) 2024-09-20 07:06:00
人數差了三倍多比什麼鳥蛋
人數不是藉口,因為這種情況不只一年,政附是長年贏松山這跟實中建中的情況不同,實中錄取分數本來就贏建中,所以大考成績贏建中很正常但是政附是在錄取分數低於松山的情況下,在大考逆轉勝,這是難能可貴的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10:29:00單純就天花板效應啊,一堆縣市第一志願錄取分數只有台北五六志願,升學率卻跟成功、附中差不多。錄取分數只代表最後一位,不能反應平均實力,松山天花板卡在成功,政附卻可能接近附中。
2023年公立高中升學率(五大+醫科):竹科實中 85.2%建國中學 63.0%(不含醫科)北一女中 63.7%(不含醫科)師大附中 62.3%(不含牙中)新竹高中 54.8%武陵高中 54.1%台中一中 51.4%台中女中 49.3%高雄中學 49.1%成功高中 47.3%(不含醫科)中山女高 44.7%(不含醫科)台南一中 44.8%縣市第一志願錄取分數是台北第五六志願的只有雄中跟成功升學率差不多而已,沒有一堆不過政附的確類似於縣市一中,能收到一些高分群因為距離市中心比較遠,較不會被成功磁吸所以填志願不能只看最低錄取分數,也要看高分群比率
政大與松山錄取分數就擺在那,113年的落差更大,松男31.6,松女30.6,政附28.8,這是接近2-3分的差距,基北區靠前高中除了板中有大量約10-20%超過最低28.8,2分以上,多數該校就在那1分內(松男今年80%都是31.8)、這個分數之前都是成功的分數,松山今年有8個醫牙中,政附沒有。三年後落差會更大。不是說松山多好,畢竟被扣了4分,有弱科了,小孩在班上考理科開學考、小考等,老師直說有問題問小孩,因爲分數差太多了。而松山非常多國中就是數資、語資的學生、絕對是政附三倍以上。但松山就是會有很多考砸的,有明顯弱科的學生,但整體素質就擺在那!
作者: kendavid001 (小雲) 2024-09-20 16:41:00
人數不是藉口...結果下面放整個母體五大統計數據 統計學是這樣講的XD?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17:06:00政大的光環還是能吸引到一些高分群,我印象景美的升學表現也勝過同錄取分的社區高中,老牌雖然過氣但仍然有價值。
政附一屆200多人,三屆600多人,統計樣本已經夠大了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0 20:10:0096樓小馬克大大的小孩是讀松山嗎通常開學考學校都會考超出範圍好讓老師了解程度若是考太簡單拉不出高分群的分佈就沒參考依據同時還能激出學生好勝的本質聽過的升學高中都會這麼做但不確定社區高中是否也有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20:46:00看不太懂小馬克的論述重點,是說因為松山學生很多是數資、語資出身,太偏科而導致後來容易考砸嗎?
政附的表現真的很好,我是給高度肯定。政附有數資班、也有國際班,教師群也十分有活力,升學成績也很好,這麼小的學校有這麼大的能量,不容易。松山整體是非常好的,教師學生環境社團學習等都保持很高水準,非常均衡。但目前看不到松山對所有學科頂尖的追求(如籃球),不是說要成立數資班或什麼的。而是有沒有對一群學生專長項目的培養(科展/學科競賽)等。(我知道地理有)、但需要每一個科目都形成系統。例如以學科競賽爲例:校內先初選(由老師半推半就)、高一先找20人(每班1人)(這樣每班至少都有5-7人各科頂尖)讓他們初選過、暑假培訓、高二學期初複選、縱使都沒有人進入校隊、甚至市賽被打假的。但種子已撒下,每一科都這樣,松山就會像校長的願望進入前三。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21:10:00沒那麼複雜吧,縣市一中的普通班也沒有一堆科展、競賽等級,一般民眾看的頂大升學率(五校+醫牙),主要還是看普通學生的競爭強度和讀書風氣。你這種培訓法比較像是想衝台大電機、奧賽人數,但老實講以第四志願能收到的質來說很困難。應該是去分析和松山普通班和成功、中山普通班在高三階段時學生狀況到底差在哪,升學率純粹輸在少了些高分群,還是真的沒那麼認真。
如果是這樣松山現在就很符合現在榜單表現了!不需改了雪莉112頂大中山44%、松山34%、政附29%、板中22%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22:53:00你目標是進入前三,卻覺得現在的升學榜單很棒了不需改...是精神分裂嗎XD
所以說我要改啊!才能進入前三、重點是怎麼改政附只有6班、沒有天高皇帝遠、每一班每一人都很重要所以學校老師可以專注到每一個人身上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23:11:00你20分鐘前才說不需改了= =
可是松山是一個20班、每屆超過700人的大校、易忽略現在就是符合松山第四志願的成績、是政附超過了但政附不是因為會考成績高而是政附有計畫如6班就是收數資生衝高頂大數理比率2班一類、3班2~3類、學校就是分別照顧這5個班松山1類至少4~6班、二~三類至少13~15班、沒有政個別所以我認為要靠頂尖的學生到各班去影響其他人奧賽、全國賽得名當然不可能、但會影響學校的文化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23:24:00這點我不認同,兩校規模有差,大校不適用這種方法。應該說,等你普通班水準強到會去跟數資班打時,這種頂尖學生的存在才會有明確影響。松山要先變強,參考標的應該先放在附中、成功、中山的普通班。你可以思考一下,一般民眾看的頂大升學率(五校+醫牙),在大校裡面,決定這個數據是數資班的強弱?還是出幾個奧賽國手?都不是吧,決定大校整體升學率的其實是普通班程度。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23:36:00你的意思是就是輸在少這兩個班的升學榜單?
建北有三個特殊班、附中多到不能數了、成1、山2當然若成立數資那至少影響1%、但不會改變全局(板中)但松山的文化是均衡發展、數資班不是第一選擇成立數資班也不會改變太大(大校與政附不同)我認為透過分散式資源班的方式、讓各科頂尖的入班把這些人抓來訓練、等高三他們就是班上的小老師讓同儕知道頂大熱門科系學科需要具備這樣的水準你要達到這個水準才有機會、也有榜樣像我小孩也不補習、反正該科都最好了~到時很怕平庸化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24-09-20 23:50:00同儕有優秀會刺激競爭這點我同意,不過我覺得你這做法斧鑿痕跡過重,尤其入選校隊、寒暑假培訓這種事。其他同學多少會認為他們「比較特別」,沒什麼好比。追蹤高一成績和後續狀態,分班時動手腳,讓每班都有不錯的競爭強度,或是去研究成功、中山的普通班教學、考題難度等隔壁座位跟我上相同的課,相同老師,我才不想輸他。隔壁座位是校隊,寒暑假有老師額外加課,我輸他是正常的。我個人以前經驗,班上良性競爭會偏前者一點。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1 07:08:00我大概知道小馬克大大的重點,意思是松山是大校所以學生進來的會考程度有落差應該要分班學習是為了更切合學生能力去教學倒不真的是指拚醫電建附班上學生差異更大但他們是有能力自我修正調整一群到成功松山的學生的確多少都有弱科有些弱的只是國中還沒開始努力的那種很好補上但有些弱的國中已努力了仍有過不了的檻後者的確是需要外力來輔助的還有,印象中現應已停開新的數資人社班了就算松山想開也是沒有辦法可以開
作者:
kia123 (kia123)
2024-09-21 09:17:00我記得政附以前是分數超過成功接近附中怎麼現在已經到了要跟松山比?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1 10:01:00在夢裡嗎?
作者:
iele (就是那道彩虹)
2024-09-21 11:52:00政附高中部沒有都文山區學生,外面來的學生也很多政附高中部的升學一向都優於他的排名
作者: weijade (寶爹) 2024-09-21 14:41:00
前三之外的高中辦學好壞不應是用頂大錄取率來衡量尤其當學生數量少,頂大錄取數的波動會很大108課綱已提供多元升學指標,高中端並不需要執著於頂大
各位大大,想請問松山的問題,我是六年六班的成功,當時成功差點被松山幹掉,松山蠻新銳學校的,為何現在看松山好像穩定落後成功了?
作者:
vbn22 (vbn22)
2024-09-21 18:47:0066年次 所以是81年考 成功577 松山573 有一點點差距
作者:
pcj (愛睡覺的小熊)
2024-09-21 19:52:00歷史,地點,升學率。三個成功都贏松山啊(成功輸附中就是升學率,要是成功升學率拉起來,說不定又變成大老二)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1 19:57:00松山地點在於吸北市東南板塊成功的地點吸新北市大部分區域都不成問題離台北車站近還能就近補習一開始差點輸掉是因為松山男女合班一旦回歸人口紅利(板中也是)分數自然上升
作者:
pcj (愛睡覺的小熊)
2024-09-21 20:23:00樓上大大講的一開始,也就是松山一路分數上升那時候。但是松山升學率卡在那邊,其他兩點也沒贏成功,當然還是穩坐老四。(也很好啦,不然給板中當老四也很讚啊)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1 20:57:00松山旁邊有松菸、百貨購物城、世貿、國父紀念館喔還有大巨蛋還是挺有老四的價值的
作者:
pcj (愛睡覺的小熊)
2024-09-21 21:03:00松山真的要嫌,就是可以拿到HBL冠軍,但是校地(含操場)居然沒多大
松山地點不輸成功,主要是輸在升學率歷史其實不重要,基中創校近百年,但現在是基北區墊底的高中。薇閣是新學校,但升學率高
to pcj:小弟有在松山服務過,我雖然只是從旁觀察,他們體育班應該是花掉大量資源的,如果那些錢用在每天請五位有水準的家教老師給同學在圖書館自習室問問題,應該早就幹掉成功了!但教育變成選擇了...
政附、薇閣、延平、松山、板中等校都有很多分數可上成功的高分群。第三志願的選擇相當多元,台北已經沒有單一的第三志願高中了。
那個燉你xx 燉的,根本跟校內一般生沒半毛錢關係...
基本上,建北附是第一級,成中政松等是第二級台北的蛋黃區是大安區,附中的地點最好,捷運站出口就是學校。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07:38:00應該是建中第一級、北附第二級建中幾乎全部可以上中央以上、北附只有一半中山成功就只剩1/4-1/3可以上中央以上松山也是1/4、到內中只剩1/10
to una283 你是不是打錯了? 建北不含醫頂大就6成以上附中頂大也有55%、成功中山大概45%、松山約30~34%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10:32:00我指的是分數的水準不是指真正讀的系用中央地科來劃分只是一個分數指標中央地科的分數就走差不多是建中尾了中央地科附近選哪一個校系當指標都可以只是他剛好是中央理工群最低的分數而已
我舉北一,頂大+醫牙中+海外(2~3X,美1/3)=過7成中字輩北一已經不太統計、甚至4校加起來比北醫還少北醫有醫牙藥公衛等、中字輩除非是特殊或熱門才去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10:45:00中央地科的分數相當於成大外文系也差不多是清大英語和中文系要選哪一個當指標都可以反正他是建中尾巴拖幾位也沒差要選北醫護理系也可以很多都能選政大地政測量組也可以主要要說的是頂尖學生分佈其實不是線性的
是建科的專利、北一派出各隊得2024美加瑞韓土1~3等獎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10:53:00如以建中尾巴做標準,第二級已經變成一半,後面又一半這是一個等比級數不是等差級數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10:55:00北一女比較尷尬介於建中附中之間學生很有彈性套一句景美校長說的話學生還有成長空間有人進來高中後會突破自己再往上有人也會不想再努力
你是以男性理工來看成績、我是以兩性專長多元入來檢驗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11:01:00希望學生可以明白人人都想上頂大但不是用想的就可以也許國中還可以用努力但高中絕不是努力就可以高中階段要跳出既有框架才能充分認識自己要讓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而不是一直用過去的方法
北建附頂大加醫牙中60~70%不反對吧?那何來一附中字1半何況北一台大加醫牙中+外國(以美為主)都破4成了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11:09:00中央地科不是指四中不要擴大那改政大地政或清大英文系為cutoff
附中有科、數班、頂大(不含醫牙)55%、不會比北一差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11:16:00所以我前面說的都是尾巴cutoff在哪裡
OK三校同一級、因升學成績差不多、但頂尖部分建中競賽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2 11:17:00中央和醫學類以外應該看不到建中人但可以看到北一附中各校都有頂尖學生他們都很努力沒有要點這塊
北一科展比較有優勢、建附二類較強、北一較多人選三類北一一類也較多人、所以只是選擇不同、同一級那請問建中體育班的學生去哪?北一體育班美國、成大物治、中央資管、北大企管等等你覺得其他普通生後5名會多差?
作者:
vbn22 (vbn22)
2024-09-22 18:21:00各校體育班幾乎都是社會組附中有國中部直升的(會考28分以上) 當啦啦隊拉下成績升學率還能和建北不輸太多 表示附中的師資應該很強師大是全國最會教的大學 他們分配給附中的老師 應該不會差
中央和醫學類以外建北附都有,三校差不多淡大有建北附中山校友會,由四校校友共同組成代表建北附中山四校有考到淡大的其實建北附的尾巴都一樣2021國際科學奧林匹亞:建中附中都是4金,金牌數並列世界第一高中。附中科學班3金,贏過建科就我的了解,附中科學班的教學團隊實力非常堅強
作者:
sdd5426 (★黑白小羊☆)
2024-09-23 13:13:00zzz只有高中生會在那邊爭得你死我活 大學好好選涼課刷分拼推甄比你只會在那邊憶高中勇有意義多了
所以天資只是平均之上的孩子,進到附科與腦筋好的孩子同班,滿需要自我調適的。
作者:
una283 (無)
2024-09-24 07:23:00的確是,也是看過一些進入建附反而變自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