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來,發現(再次感覺到)自己和梅爾吉勃遜年紀都大了。
我對於自己曾經讀過科幻作品而且寫過分析是多麼難以面對,這當然不是
科幻文類本身有問題,而是我閱讀科幻的方式有問題。
關於巨大螞蟻的電影,我看過1954的THEM!,以及1977的Empire of the Ants
以我個人對美國電影最陳腔濫調的了解,1954的電影要以冷戰與恐共來解讀,
也就是說螞蟻是核戰或共產黨的借喻,而1977的電影則要以反主流來解讀,
也就是說螞蟻是盲從主流的借喻。
但是今天我個人關心的主題是浪費生命,因此螞蟻對我來說是浪費
生命的借喻。假如延續盲從主流這個想法,我會認為螞蟻和蟑螂蒼蠅等
科幻片常客一樣是腐朽的象徵。
浪費生命這個問題我目前的想法是,盲從主流的上班可以說是浪費生命,可是
Empire片中主角的非主流的生活、做房地產詐騙也是浪費生命,就連看
大螞蟻電影然後寫評論,恐怕還是沒有好好利用生命。
在這種觀點下浪費生命不但是難以避免,還是難以定義,無形無體,
不是一個可以用動作片解決的敵人,如果要用一種比喻來形容浪費生命的問題,
就好像蟻害一樣,有時候看不到一隻螞蟻,可是用想的也知道螞蟻就躲在桌子底下。
不過一旦把浪費生命比喻成螞蟻,本來是一種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改變人生觀
才能解決的問題,又變成好像用殺蟲劑就可以解決。如果拍成動作電影
就更明顯。
我能想到移動世界的例子。根據幕後花絮所說,移動世界的小說作者本來
要寫的也是半自傳式的故事,想為自己不順利又不太有成就的青春歲月
理出頭緒。但是改編成電影就變成突變人挑戰秘密組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