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學季真熱鬧呀~~很多民眾在吵古代歷史課程比例、性別平等教育內容,
近年也有社工系學生討論,實習該不該列為必修?
而本人則是想問<社工系要那麼多必修課嗎?>:
https://vocus.cc/sw-j/5f5585adfd89780001d5b2e4
※文字內容:
社工專業在台灣長期發展,得到不少實務經驗建立理論,因此常有學者、實務界社工希望
納入課程,增加相關科系學生的專業能力。
尤其社工師證照考試規定,需在相關科系研修指定課程學分數,加上教育官員積極推動大
學評鑑,部分大學為方便學生報考證照考試,或拉高評鑑成績,納入必修課程變多。就有
大學社工社福相關科系,曾將實習改成選修,但面對大學評鑑委員意見,而改回必修。
結果有大學社工系學生,因實習不像其他科系學生能領薪資,加上不一定順利找到社福單
位實習,社福單位不一定有能力提供指導,就辦論壇邀大學、社福單位、相關科系學生,
討論實習該不該納入必修?要如何改善實習課程?
這讓我想起實踐大學社工系彭淑華教授,發表<台灣社會工作教育發展與前瞻>論文提到
,必修課程變多會影響學生選課自由,違反教育鬆綁、大學自主政策。
畢竟現有社工相關科系課程,大多教民間團體管理、人民團體法,潛藏設定是社工在民間
團體工作,但現在有社工在營利企業工作、開辦社工師事務所,這種課程相對不合用。
再像是我從事有興趣的文字工作,為有效調度作品,得到夠多且穩定收入,大量應用行銷
、管理、財務知識,甚至期待中文系教這些課程,讓學生畢業後當自由工作者,有能力從
作品得到收入養家。
直到某次跟幾位台灣文學界前輩爭論,有沒有必要設定目標讀者、開發商業模式,才發現
不是每位文學界前輩,想把興趣變職業。
相同道理來看,既然就讀社工相關科系的學生,不一定都想當社工,或即使想當社工,但
規劃從事服務領域、工作方式跟現有不同,但科系內不一定有適合的課程,需彈性空白時
間,從其他科系課程、社團活動、擔任志工、旅行作探索,找出符合個人需求的未來職涯
、生活模式。
因此社工相關科系設計課程時,必修課還是總量管制吧,讓學生思考本身特質及需求,開
發個人生活、社工專業的各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