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蛇 vs. 勝利組的「同學會焦慮症」
承認吧!畢業愈久,我們對「同學會」這三個字就愈敏感、愈糾結。在各自努力打拚事
業、有人娶妻生子後根本無暇休閒的年代,能和老同學一聚,當然是值得期待,不過只
要再想到同學會要穿什麼去、要跟大家聊哪些話題,就不免一陣心臟緊縮──
「誰好像年薪早就破百,開一台BMW,我穿個T恤牛仔褲會不會很奇怪?」
「被問到『最近在幹嘛?』要怎麼說啊,大家應該沒聽過我的公司吧。」
「靠腰我到現在都還沒交女朋友,人家都結婚生子了啊!」
「好多人都買房子了,就我還在家裡跟爸媽住……」
「交換名片的時候我的職稱會不會很遜?」
同學會基本上是一種「和跟我差不多背景的人相比,我日子有沒有過得很好」的參照比
較大會。表面上跟大夥打屁聊天,重溫同學友誼,不過心裡差不多是在糾結這些問題。
一場同學會開完,可能會有少數幾個人贏得優越感,但其他大多數人總能在某些地方感
到失落,眼看同學年薪高、女友正,就連開的車也很炫,自己都這把年紀了,到底在幹
嘛。
報紙雜誌、臉書網路常常提醒我們,要成為「人生勝利組」、打進「贏者圈」。我們對
什麼叫成功人士有很具體的形象:賺很多錢、在專業上有成就、有被人尊敬的職位……
等等,而在這個平等的現代社會,沒有天生高人一等的貴族、也沒有天生低等的賤民,
我們可以相信流汗會有收穫,努力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勝利組。
「人人都有機會成功」的確是現代社會最迷人的發明,但也正是如此,我們很習慣用成
功的金字塔來衡量每個人的價值,如果厲害的人會往上爬、爛人會往下滑,那麼成功的
人就值得我們尊敬,而魯蛇是因為他們活該。當我們愈相信「努力→成功」的因果關係
,就愈被深深地鎖在「不成功=不努力」的嘲諷感裡。
這種感覺甚至內化到行動裡了,比如當我面對一個西裝筆挺、職稱是「○○企業總經理
」的人,就連說話語氣都會當場矮人一截、客氣的要命;可是5分鐘後當我面對另一個失
業者,卻可以理所當然地告誡他人們應有的工作態度、職場倫理。
這種想法最可怕的地方是,如果跟別人相比,我自己也是魯蛇一枚,那麼「全都是因為
我很差勁」的焦慮就揮之不去。而同學會,正是印證自己是魯蛇的好去處。
這篇文章當然不是要大家都當魯蛇。畢竟沒人會想要自甘墮落,渴望成功、想要努力、
求取進步的精神非常重要,然而,對於成功與失敗,我們可以採取更寬容的看法:
■ 對成功更自主:用google圖片搜尋「成功人士」,得到的結果真是妙不可言,好像成
功就只有那一種形象而已。但社會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走一樣的路。參加同學會前花5
分鐘想想,自己覺得的「成功」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追求的是自己定義的成功,而不
是跟別人比較之下的成功。
■ 對過程更重視:愛我們的老爸老媽常說,只要有努力、盡全力,做出和以前不同的改
變就是一種成功;但你的老闆和商業書會告訴你,說「我盡力了」只是一沱狗屎,因為
我們只問結果、不要藉口!愈是看重最後成果,就愈無法容忍努力卻徒勞無功的事情發
生,也更容易傾向投機取巧,或是怨天尤人。
至少偶爾把重點放在過程吧!和課本不一樣,人生大部分的狀況並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只
能自己判斷,自己決定,然後堅持決定,等待不一定會立刻發生的好結果。
■ 對失敗更溫柔:在「成功金字塔」的階級觀裡,我們常常忘記還有機運這回事。古人
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不需要「天」了,不成事是因為你沒
有好好去「謀」,跟天無關。西方中古世界看到窮人,人們會說他很不幸
(unfortunate),因為幸運和財富沒有眷顧他;現在我們看到一個窮人,卻會覺得是
因為他不努力,所以不需要同情。愈是競爭的社會自殺率就愈高,大概是因為連自己都
無法同情魯蛇般的自己。
不過嘛,我們常常是在「行動、實驗、質疑、再行動」的過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的人生過得一帆風順,很可能是人生實驗還推得不夠遠,如果有勇氣失敗,
或許還有別種生活會屬於你。所以說,當我們看著失敗的人們(或失敗的自己)也許
應該當成那是勇氣的表現,而不是懶惰的象徵。
對於開啟人類的比較心、嫉妒心的功能來說,同學會的確是偉大的發明。普通人不會拿
自己和連勝文來比,因為誰都沒有含著那樣的金湯匙出生,但同班同學──這群和我們
有最類似生活背景的人,剛好是人生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最佳來源。話說回來,同學間的
成就競賽,和用考試分數高低來評斷人性是差不多的道理,而雖然我們都最討厭媽媽拿
自己跟別的小孩比,但是長大變老以後,我們好像更愛拿自己跟別人比。
http://tinyurl.com/o3yq3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