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幾年後發現
同業中待遇較好 發展性較佳
管理相對開明人性化的中小型公司
普遍"不喜歡"用人力銀行招募需要專業技術的職缺
(大型企業就沒那麼明顯 這後面會說明原因)
通常這些公司會透過其他管道找尋適合的求職者
人力銀行往往是最後的選擇
(也遇過不少人力銀行開了 但也還是找不到人 最後又停用的情況)
為什麼不喜歡用台灣的人力銀行平台
大概有幾個原因
1.人力銀行無法給予求職者 能力表現上較多的驗證資訊
這部分也跟台灣的大專院校畢業證書 證照門檻低有關
除了少數學校和執照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外
如果缺乏可靠的驗證制度 證明求職者的工作基礎能力
剩下就只能靠書面資料來判斷 但這樣的資訊往往不足
也容易有誇大甚至造假的風險
這樣的結果就是得花上很多時間 篩選履歷 再透過面試 測驗作決定
這對於沒有相對規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中小型公司來說
會是蠻大的負擔
2.人力銀行的履歷配送精準度不高
人力銀行有些有提供履歷配送的服務
以前有幫公司整理過 有發現有些人的履歷根本不是跟公司開的缺有直接關係
另外由於電子履歷投遞方便
不少人亂槍打鳥 也把毫不相關的履歷丟進來
增加行政作業的工作量
3.面試爽約 遲到率偏高
相對於內部推薦 透過人力銀行邀約面試的應徵者臨時取消面試
或是面試遲到的狀況偏高
甚至連通知都沒有 時間到時沒出現的情況也不少見
這樣的情況也造成不少公司主管時間上的浪費和困擾
4.到職後離職率偏高
面試 測驗也都通過 雙方也有溝通
但不知道為什麼 透過人力銀行找到的人
離職率還是會比透過其他管道找到的人明顯偏高
最後這些公司如果發現
靠自己招募的好處和實際省下的成本大於人力銀行時
好的職缺也就漸漸從人力銀行上消失了
相對的 好的人才也會發現好的職缺越來越難在人力銀行上找到
之後好的人才也會漸漸不使用人力銀行
這現象會產生惡性循環 使平台的環境越來越差
就像是某些網拍平台 因為平台管理不當 沒扮演好監督買賣雙方的角色
最後整個平台剩下爛商家和奧客
在業界待遇好 有競爭力的中小型公司
其實也不用太擔心 沒使用人力銀行會找不到人
(除非特殊情況 像是部門重整 規模突然增大 造成較大人力缺口)
這類公司的招募方式我遇過聽過的有下面幾種
1.從學校找表現優秀即將畢業的學生
這類公司因為經營相對有成
所以公司的老闆 高階主管 高階技術人員常會受邀到大專院校演講 授課
也因此有比較多機會能直接跟同領域科系的學生接觸
另外也因為重視彼此長遠的發展性
他們也願意從學校階段就花些心力給有潛力的學生一些機會
像是給學生好一點的實習 工讀機會
接著評估他們的表現 如果有表現超出水準的人出現
日後會請跟這同學比較熟識的人牽線 詢問是否願意轉正職
2.資深員工 主管內部推薦
通常能力好的員工也會在求學或工作期間認識其他能力也不錯的人
而且只要共事過 得到的資訊比起人力銀行上的履歷 自傳都還更有真實感
加上介紹人自己在公司工作的經驗 可以協助與被推薦人溝通
降低雙方認知上的誤差
另外有些許的人情擔保 對雙方來說感覺上也更有些保障
因為公司待遇不錯 發展性佳
業界也不少人會私下詢問公司內部資深員工有沒有工作機會
所以相對有較多主動自我推薦的求職者上門
3.專業研討會 展示會 學會上尋才
某些職缺需要的技術相對冷門 如果直接在人力銀行上開缺
往往會收到一堆不相干的履歷
但如果該領域每年會舉辦專業的會議 聚會 或是有組成相關學會
會在這些場合出席的人 大多也是有這領域背景 經驗 技術的人
有時公司也會派資深的人前往參與 在會場休息時
看看有沒有機會遇到適合的人選
另外也有機會跟其他公司同業互換一些資訊
台灣的人力銀行品質真的沒有進步
這幾年甚至一直發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章和宣傳 誤導比較沒經驗的求職者
(有些人力銀行的自傳範本 真的很糟糕....)
卻沒真的用心幫求職者和尋才公司雙方作把關和創造更透明的資訊
只想要收取服務費 卻沒有改善服務的品質
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平台的素質不斷下降
求職者和尋才公司接受到負面影響 也使得勞動市場更加混亂
(當然求職者直接受害最深最直接)
想脫離這種混亂的情況 可能得另尋管道和方法
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和市場價值
一些心得 大家可以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