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會、網路上的幹話都很多,很多的模式都是類似的,提出幾個跟大家討論,
也歡迎各位前輩指教,但請不要對號入座,只是有感而發,絕對沒針對誰喔~
模式一:存活者偏差
買樂透就是典型的代表,即使有上億人都沒中,大家只對中獎的那一位有興趣,結果
就是營造出一種「買樂透很容易致富」,即使規則對買的人是那麼的不利。
只看特例,只看贏家,否定或無視輸家的存在言論,均屬此類。例如:
「你看XXX大學沒畢業、也是OOO」
模式二:我相信,所以為真,又叫訴諸信仰
心理的歸因謬誤,常見是自己騙自己的情況,最後把「願望」當結論。
例如:我相信只要努力禱告,電梯就會到一樓,結果電梯真的到一樓了。
這種情境在沉船困境中又會被加強,典型的就是股票攤平套牢:「總有一天會漲回來」
若放棄拯救下沉中的船,之前投入的資源就跟著歸零,結果就是投入更多的現金攤平,
直到現金用盡時,此時早已全數失去。
分辨的方法,就是找不因觀測者而變動的「客觀事實」當依據,例如:計算手上的材料,
發現即使全數投入,也不足以補起船的破洞,那就是沈船已確定,要做的是停損。
(但會繼續攤平的人超多)
模式三:手段和目的不一致,甚至相反。
典型的例子就是「南轅北轍」。開車的人要從高雄到台北,有人提醒他:你是向南走。
結果就一直跳針我的車子多好、GPS多準、有多少旅費、駕駛技術多高超,然後繼續走。
現實中,你若想領高薪,應該要設法錄取高薪的工作,而不是說我忍耐了多久、做了
多少事、念過多少書、有多少熱誠、投入了多少的資源和時間,在一份低薪的工作上。
「人若不知道想航向哪個港口,任何風向都不會讓他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