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hanpingun (sHan)》之銘言:
: 如題
: 記得以前剛入職場的時候,總是很怕連試用期都過不了,每天都積極再積極,
: 雖然當時也沒有前輩帶,所以不是很確定自己狀況是否可以,但就這樣上軌道。
在職場上 自己對自己的標準嚴格是好事
但不代表就應該要拿自己的標準套用在別人身上
每個人的標準和能力都有所不同
積極的人自然有比較多機會
被動的人自己也得承擔自己被動的責任
懂得人自己會想辦法努力 不懂的人 你善意提醒有時反而被嫌嘮叨
你說了 效果往往也是有限....
: 最近在帶新人,因為當初他自己有提到學習能力不錯,但跟實際落差不小。
: 跟他說我有比較嚴格,畢竟2個月後他必須獨立作業,新人反應是東西很多,
: 他也是盡量,也還在吸收,他已經很努力了。
現在新鮮人找工作 多數人都會在自傳和面試時提到自己學習能力不錯
(你可以翻翻版上的自傳履歷文 超過一半說自己學習能力不錯)
這根本已經是某種罐頭行為了 聽聽就好
其實面試時 只要問對方 「在你的經驗中 你有自學過哪些特別的技能或知識?」
然後順著對方的回答 再往下問一兩回 大概就知道對方學習能力的程度了
(另外畢業最高學歷 在學習能力上還是有一些參考價值)
如果對方真的也有再努力
那也只能給對方再多點時間吧
: 可是之前已經跟他說要花時間去了解產品,至今要兩個月了,對產品還是一知半解
:,還讓別部門的同事跟他說要了解產品才知道怎麼賣
每個人理解能力和方法不太一樣
或許剛好別部門的同事的教法 剛好他能聽懂
另外有組織的教育訓練整體來說還是有些幫助
(當然個人學習能力和意願還是占主要因素)
:(雖然我覺得那個同事也有點撈過界),但是新人應該是再怎麼積極也不為過吧,
:尤其又是吸收
新人要積極到甚麼程度只能說每個人看法不同
比較好的做法是 新人到職時 就告知日後的考核標準
讓新人自己調整步調 去達到考核標準
沒達到的看公司是會再給機會 還是依勞基法資遣
以結果論來處理在職場上來說會比較好
近期觀察到的現象
被動的學習態度在比例上似乎有增加
可能是因為教育制度這十年又有些改變
過去的年代要取得教育機會 往往得靠自己努力爭取
但受到少子化 廣設大學 和 升學體制的改變
變成是學校求著學生來就讀......
以前學習不認真 大學教授就當掉 當太多 單二一 退學
現在是要擔心學生評分給低 如果真當掉害學生退學
校方還要檢討為什麼你讓學校少了學費收入
(全國大學退學標準都往後退 連台大都是)
大學老師求學生來上課考試的情況十年前應該是很罕見
結果這幾年反而變成不是新鮮事
求學過程中 越來越多人會去補習
補習班給的資料都整理過 聽不懂還可以補看錄影
就算看不懂 還是有學校讀
到時要考研究所 再去補個習 請家教來教
反正研究所教授也開始求學生來讀了
認為所在環境應該主動提供教學的人 也越來越多~
(當然有制度訓練也是很重要 但訓練外的學習真的得靠自己)
所以如果看到主動學習的新鮮人 可要好好教他 帶他
幫他爭取好一點的待遇 因為這樣的人看起來會越來越少~